4 月 7 日消息,科技日报本月有消息称,深圳海关自主研发的智能查验机器人已将全国首个“满血版”DeepSeek-R1 引入海关系统,实现了技术升级,并且在进口危化品监管和水果通关领域形成了示范。
介绍称,在进行机器人研发之时,深圳海关的科技部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货物监管领域构建了基于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查验宝典”知识库,能为一线关员提供快速且准确的监管指引,其问答准确率达到 95.3%;有基于扩散模型的图像修复技术,可使破损标签重新展现关键信息;多模态对齐技术能实现“以图查文”的跨模态检索;知识蒸馏技术能够将法规文本的理解效率提升 40%;训练构建的知识图谱已收录 2.3 万条危化品实体关系。
数据表明,深圳海关对海关通关、查验、舱单、智能卡口、集中审像、稽核查等 10 个关键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了整合梳理。汇聚了关区近 3 年超过 8000 种进出口商品的 HS 编码。构筑起了智慧数据底座。为海关通关验放、商品检验、风险控制、对企监管等多个业务条线与场景提供了智能化升级的基础。
在危化品监管这个领域里,构建于 DeepSeek-R1 之上的“法规—标准—案例”三维知识图谱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借助大模型的联合推理,系统能够同时对相关文件进行解析,即便处于复杂光照以及污损等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 95%的识别精度。从今年 1 月开始试点之后,该系统已经成功地拦截了 3 批次危险品申报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事件。
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的副处长潘峰说:“我们在提升监管能力。同时,借助相关技术的应用,让口岸进口水果的整体查验时间降低了 30%。并且,进口危化品的整体查验时间缩短了 50%。此外,人工干预环节减少了 80%。”
深圳皇岗口岸今年上线推出了咖啡机等设备。此外,在妈湾智慧港的建设以及码头自动化改造期间,同时推进了港口车载式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推进了海关远程 5G 智能检疫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推进了海关合成管控中心等设施设备的智能化改造;还建设了智能分拨吊柜系统,对智能卡口进行了升级,从而实现了码头作业和通关检查作业的高效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