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和猪有关系。
最近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制作油煎三文鱼的经历。然而,煎到后面,情况开始变得不太正常。明明仅仅放了少许的橄榄油,可是三文鱼在煎的过程中却一边煎一边出油,最终从油煎的状态转变为了油炸,三文鱼完全浸泡在了一片“油泊”之中。
图源:小红书@飞天罗勒糯米鸡(已获授权)
对此,有网友调侃说:“三文鱼被称作‘海底大肥猪’,这不是白叫的。”
三文鱼的油多到什么程度?煎出来的油都够炒两道别的菜。
图源:小红书(已获授权)
三文鱼的油具体有多少呢?为何看上去如此油的三文鱼,却仍被视作健康食物?
三文鱼有多油?
要了解三文鱼有多少油,先得搞清楚到底什么是三文鱼。
关于三文鱼到底是什么鱼,到现在都还有争议。
有观点表明,三文鱼专指大西洋鲑。美国或加拿大的太平洋鲑鱼以及国内所谓的“淡水三文鱼”虹鳟鱼,它们是另一种鲑鱼品种,并非三文鱼。然而,也有人觉得三文鱼的家族较为庞大,仅仅认定某一产地的鲑鱼为三文鱼是不合适的。本文所提及的三文鱼,不会对产地或品种进行严格的区分。
三文鱼肉一般呈现出橙红色与白色相互交错的状态,并且那一条条白色的线条其实就是三文鱼的脂肪纹路。
图源:山姆会员商店App
营养健康综合数据库 Nutridata 的数据显示,从数据方面来看,以每 100 克可食用部分为计,三文鱼的脂肪含量是 7.8g。
这么看的话,三文鱼的脂肪含量似乎并不是很高。人们常常食用的五花肉(猪肉),其脂肪含量能够高达 35.3g/100g。然而,要是和其他鱼类相比较,三文鱼就显得“油”了。作为对比,像人们常吃的淡水鱼鲫鱼、罗非鱼等,每 100 克的脂肪都不超过 2g。
三文鱼的不同部位,其脂肪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腹部的脂肪含量尤其多。
浙江大学的一篇论文对三文鱼不同部位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运用的是 micro-CT 成像。研究发现,三文鱼背部的肌肉组织结构规整,排列规律;尾部的肌肉组织结构也规整,排列规律。然而,三文鱼腹部却出现了明显的大理石纹状脂肪堆积。这说明三文鱼腹部的脂肪相较于背部和尾部要更多。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的理事刘少伟告诉壹读,三文鱼可食用的部分,其腹部的油脂是比较高的,大概在 25%左右。
图源:参考资料[7]
此外,三文鱼的油不仅存在于鱼肉中,鱼皮的含油量也不少。
《三文鱼皮的成分分析》一文对三文鱼鱼皮的成分展开了分析。经分析可知,每 100 克三文鱼鱼皮中脂肪含量为 24.31 克。并且,这一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鱼皮(如鳕鱼、马面鱼)中的脂肪含量。
三文鱼之所以这么“油”,和它的生长习性有关。
脂肪及其组成部分脂肪酸是鱼类的主要有机成分。它们能作为代谢能量。这些能量为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保障。这些能量也为鱼类的运动迁移提供护航。三文鱼属于冷水性的高度洄游鱼类。三文鱼的产卵、孵化和幼鱼阶段均在淡水中完成。到了生长期三文鱼会洄游到海水中。在洄游产卵过程中,三文鱼要靠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营养和能量。
海洋中的挪威三文鱼|图源:《美美与共》截图
目前人们餐桌上的三文鱼并非全是野生品种,有一部分是人工养殖供给的。人工养殖时,喂养的饲料情况会对三文鱼的脂肪含量产生影响。
一篇发表在《Reviews in Fisheries Science》期刊上的文章表明,鱼体内脂肪含量的差异或许是由饲料所引起的。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与鱼体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即饲料的脂肪含量越高,鱼自身的脂肪含量也就越高。
以大西洋鲑为例,《大西洋鲑对脂肪及脂肪酸的需求及调控》这篇文章提到,在国外深海网箱养殖中,大西洋鲑鱼的饲料脂肪含量是比较高的。比如挪威的饲料脂肪含量为 38%~40%,荷兰和爱尔兰的为 26%~28%,还有的甚至高达 47%。需要知道的是,相比深海鱼,淡水鱼的饲料脂肪含量较低,通常不会超过 10%,相应地,淡水鱼的脂肪含量也不像三文鱼那么高。
也就是说,三文鱼的“油”,某种程度上,是被喂出来的。
餐桌上的三文鱼
三文鱼在美食界享有“冰海之皇”的美誉,它的营养价值很丰富,能够从深海游到人们的餐桌上,这完全是凭借着自身的实力。
先来看它的脂肪情况。它虽被称为“高脂”,然而它的脂肪属于优质脂肪,尤其其中包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包含双键数超过 2 个的脂肪酸的统称。其中重点来看 DHA 和 EPA 这两种。在《三文鱼脂肪酸的气相色谱 - 质谱分析》这篇文章中,通过实验得知三文鱼含有 25 种脂肪酸,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 8 种,其相对百分含量为 42.60%。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是 9.46%。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是 11.77%。
三文鱼的 DHA 含量不低,三文鱼的 EPA 含量也不低。而这两种物质对人体极为重要。
DHA是重要的组成成分,它存在于大脑和视网膜中。在人体大脑皮层中,DHA 的含量高达 20%。在视网膜中,DHA 所占比例最大,约 50%。它对大脑和眼睛很重要,能促进婴幼儿大脑和视力发育,还能预防老年痴呆和视力减退。EPA 被称作“人体血管的清道夫”。它能帮助降低胆固醇含量,能帮助降低甘油三酯含量。它还能增进血液循环,能提高组织供氧。并且它可以防止脂肪在血管壁沉积,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人体缺乏合成 DHA 和 EPA 所需的酶,因此人无法自主合成它们。鉴于此,最佳的补充方法是从食物中摄取。三文鱼富含 DHA 和 EPA,这种深海鱼便成为人们日常膳食中 DHA、EPA 的来源之一。
三文鱼切片|图源:《承欢记》截图
再来看蛋白质。
挪威三文鱼每 100 克肌肉鲜样的粗蛋白含量为 21.66%,其肌肉干样的粗蛋白含量是 69.89%。依据 Nutridata 的数据,每 100g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 58%,每 100g 蚕豆的蛋白质含量是 15%,每 100g 豌豆的蛋白质含量是 12%,这些蛋白质含量远远低于三文鱼的肌肉干样粗蛋白含量。某些动物蛋白,像鸡肉,其蛋白质含量为 34%;牛肉,蛋白质含量是 33%;猪肉,蛋白质含量为 25%。这些动物蛋白与三文鱼肌肉干样粗蛋白相比,差距是很大的。
可以说,三文鱼与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相比较而言,稳稳地处在了高位,其地位甚至超越了富含蛋白质的豆制品以及部分动物蛋白。
图源:参考资料[3]
三文鱼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对它的口感和鲜美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文鱼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为其口感和鲜美度贡献了力量。 三文鱼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有助于提升它的口感和鲜美度。 三文鱼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对它的口感和鲜美度有贡献。 三文鱼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为其口感和鲜美度增添了一份色彩。
三文鱼肌肉中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极为全面。这种蛋白质含 18 种氨基酸,在这 18 种氨基酸里,有 8 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并且,动物蛋白质的鲜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鲜味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所决定的。其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通常是呈现鲜味的特征氨基酸。《挪威三文鱼的营养评价》一文对三文鱼肌肉中鲜味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其总含量为 12.76%,在氨基酸总量中占 42.60%。正因如此,三文鱼的鱼肉吃起来细腻且鲜美。
图源:参考资料[3]
三文鱼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 A、维生素 D、烟酸、叶酸等。它还含有 5 种常量元素,分别是钠、钾、钙、镁、磷,以及 6 种微量元素,即铁、锌、硒、碘、铜、锰。这些物质对人体都有很大的益处。
图源:Nutridata
三文鱼虽然很好,然而不能一直不停地吃,还是得留意要适量,不然很有可能会把自己吃胖。
2019 年,美国卡特迈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举行了“肥熊大赛”。2019 年的冠军是编号 435 的棕熊 Holly。它从 12 名参赛熊选手中成功脱颖而出。它成为了最胖的熊。它胖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三文鱼吃多了。
肥熊大赛冠军|图源:微博@环球时报 视频截图
这头熊吃三文鱼无需付费。人们若吃多了三文鱼,一方面可能导致体重上升,另一方面可能使钱包受损。所以还是适量吃三文鱼为好。
参考资料:
刁全平、侯冬岩、回瑞华等人对三文鱼脂肪酸进行了气相色谱 - 质谱分析。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2008 年的《食品科学》期刊上,其期刊卷期为 29 卷 12 期,相关内容位于第 547 页至 548 页。
周彦钢等人对三文鱼皮进行了成分分析,该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工业科技》2008 年第 12 期,文中指出三文鱼皮的成分在 218 至 220 之间。
邓林、李华以及江建军对挪威三文鱼进行了营养评价。该评价成果发表在《食品工业科技》2012 年第 33 卷第 08 期,期刊页码为 377 - 379 页。
慕鸿雁、金青哲和李晓进行了三文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与纯化工作。该工作发表在《中国油脂》2016 年第 41 卷第 08 期,其成果显示在 49 至 53 页。
迟向辉、刘金鹏、张舒婷等人指出大西洋鲑对脂肪及脂肪酸存在需求且有相应的调控。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水产养殖》2022 年第 43 卷第 03 期,页码为 14 至 18 页。
TOCHER D R 指出,在硬骨鱼类中,脂质和脂肪酸具有代谢和功能。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 2003 年的《渔业科学评论》上,该期刊的第 11 卷第 2 期,页码为 107 至 184 页。
朱益源进行了三文鱼精细结构的解析以及 3D 仿真打印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以博士学位论文的形式呈现,该论文的毕业院校是浙江大学,完成时间是 2023 年。
说明:本文头图使用豆包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