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进展迅速,这使得人才需求被推高。每两个 AI 岗位只能匹配到一位合适的候选人,供需之间出现了失衡的情况,这种失衡导致具备顶尖技术能力的人掌握了绝对的议价权。人才解决方案公司翰德(Hudson)在日前发布了《2025 人才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高端 AI 人才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顶尖 AI 人才十分稀缺。行业顶尖的 20%AI 人才在跳槽时薪资涨幅能达到 30%到 50%。在 AI 产品经理当中,那些具备业务痛点识别能力、能够规划 AI 应用以及推动大模型落地的人,年薪可以达到 80 万元到 100 万元。
AI 新的顶流 DeepSeek 突然出现,这也推动了 AI 高端人才的争夺战。《报告》表明,在今年春节之后,AI 方向的招聘数量同步增长了大约 25%,并且算法工程、算法优化以及 AI 基础设施相关方向的招聘热度一直在快速上升。
招聘情况火爆且高薪岗位较多,然而 AI 人才市场的供需失衡状况较为明显,顶尖人才依然较为稀缺。从数据来看,AI 人才的供需比例为 0.5,也就意味着每两个 AI 岗位只能找到一位合适的候选人。特别是在强化学习、大模型算法、多模态算法等这些方向上,顶尖的研究员和工程师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这种供需失衡使得具备顶尖技术能力的人掌握了绝对议价权。《报告》表明,行业中前 20%的顶尖 AI 人才在跳槽时薪资涨幅能达到 30%至 50%。其中,强化学习领域的顶尖研究员和工程师更是成为头部企业争夺的重点。在国际顶刊发表论文的作者在人才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议价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竞争者。相比之下,普通AI人才的薪资涨幅趋于理性,平均约为20%。
在细分领域,具身智能方向的算法工程师很受欢迎,软硬件结合型技术人才也很抢手。这些人才跳槽后的薪资涨幅预计能超过 30%。精通 AI 技术并且对行业需求很了解的跨学科专家,特别是有 5 到 15 年经验的专家,成为了市场上核心争夺的对象。AI 产品经理很受青睐,在这一领域中,那些具备业务痛点识别能力、能规划 AI 应用以及推动大模型落地的人,年薪能达到 80 万元到 100 万元。AI 架构师也备受青睐,他们不仅要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技术解决方案,还要确保系统能够适应未来的业务需求,目前他们跳槽的薪资涨幅为 20%到 30%。
《报告》显示,AI 智能体落地以及 AI 原生应用爆发,这使得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画像持续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国内 985 院校背景或国际 QS100 院校背景,并且有 3 - 10 年工作经验的优秀开发人员依然很受青睐。
《报告》提到,在企业数智化转型持续深化时,传统的首席信息官(CIO)和首席数字官(CDO)逐渐过剩。能够持续胜出的数智化高管需具备综合能力,比如能够以企业 CEO 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要保证技术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高度一致,还能在快速演变的 AI 技术浪潮中规划出具有全局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 3 - 5 年数智化发展蓝图,并且可以推动执行、驱动战略落地,持续利用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构建长期的竞争优势。
此外,中国企业的出海进程在不断提升维度。从单纯的代工制造和产品出海,升级为技术标准、数字生态与文化符号等方面的“立体”出海。具备多维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多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以及本地化运营等技能,变得尤为关键。同时,国际物流、海外物流仓储管理和全球采购等岗位的需求十分旺盛。去年,国际物流总监岗位的薪资范围达到了 150 万元 - 200 万元,亚太区域采购总监岗位的薪资范围也达到了 150 万元 - 200 万元,并且这些岗位的预期涨幅为 20%。
翰德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于志伟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正快速发展,这会持续深刻地重塑企业的组织架构以及人才需求。内需在不断扩大,会进一步把市场潜力释放出来。具备创新精神且有跨领域能力的人才,会成为企业争相去吸引的关键力量。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迈向国际舞台,国际化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专业人才,将成为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