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2025春招AI人才需求激增:算法、机器学习与AI讲师成高薪争抢焦点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4-11 15:03:18     156

2025 年的春招期间,人工智能领域的招聘需求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在算法以及机器学习等方面的人才,成为了企业竞相以高薪去争抢的对象,就如同“香饽饽”一般。同时,人工智能讲师岗位的招聘量也在迅速地增加。

随着 AI 技术应用速度的加快,在未来,哪些方面的人才会是短缺的呢?又该如何去捕捉到其中所蕴含的就业新机遇呢?

企业高薪招聘AI人才

近期,“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在广州举行。现场的人非常多,人头攒动。在 5 万多个招聘岗位里,电子信息行业的招聘数量较为靠前,先进制造行业的招聘数量也名列前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需求十分旺盛。

“新华视点”记者看到,比亚迪在高薪招聘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等岗位,小马智行也在招聘此类岗位,优必选同样在高薪招聘相关岗位软件程序员招聘,这些岗位吸引了众多求职者投递简历。一些在读研究生特意前来,就是为了寻找 AI 方向的实习机会。

广东神舞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脑机接口产品的研发生产,目前正在招募高级嵌入式工程师、神经科学家、算法工程师等。公司表示招聘人数没有上限,待遇优厚,像算法工程师这一岗位,可提供两室一厅的免费住房,并且年薪在 40 万至 70 万元之间。公司创始人郑辉如是说。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刘思蕾特地从德国赶回参加招聘会。她的专业方向涵盖机器人、认知与智能。她表示,国内正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这里机会众多,能够让自己迅速成长。

杭州不久前举办的春季首场大规模线下人才招聘会中,830 家企业推出了 2.1 万个岗位。这些岗位中有半数聚焦于 AI 算法和大模型开发。宇树科技推出了 10 个岗位,包括 AI 算法工程师、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以及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等。其中,月薪最高可达 7 万元。

DeepSeek 出现爆发态势,这使得 AI 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渗透得以加速。因为 AI 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得更加激烈,所以企业都纷纷提高了招聘的薪资水平。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如是说道。

智联招聘数据表明,在 2 月份,算法工程师岗位的招聘量同比增速是 46.8%,机器学习岗位的招聘量同比增速是 40.1%,深度学习岗位的招聘量同比增速是 5.1%。并且这些岗位的平均招聘月薪都突破了 2 万元,具体数值分别为 23510 元、21534 元、24015 元。而作为训练 AI 模型的基础工作,数据标注岗位的招聘需求同比增长超过了 50%。

此外,市场对于 AI 知识的传播以及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需求,并且这一需求正在急剧地提升。从智联招聘的数据来看,在今年春节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人工智能讲师的招聘职位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12.4%,其平均招聘月薪为 15792 元。

招聘岗位软件_软件程序员招聘_招聘软件使用技巧

市场急缺哪方面AI人才?

高薪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期望投身到人工智能行业。智联招聘的数据表明,在 2 月份,AI 领域的求职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软件程序员招聘,增长幅度达到 200%还多。

当前企业最青睐哪类AI人才?

猎聘近期发布的《2025AI 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表明,从去年 2 月一直到今年 1 月这段时间里,在猎聘这个平台上进行招聘的 AI 职位里,大概有 47%的职位要求具备硕博学历。

人工智能在 2019 年才被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前 AI 领域多数从业者来自其他相关专业。从猎聘数据来看,人数最多的前四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电子信息专业以及机械工程专业。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主要关注是否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其涉及复杂的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深度学习涉及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优化,从业者在掌握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等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编程技能。

多家平台的数据表明,从今年开始,AI 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未来随着 AI 技术加快进行应用,那么哪些方面的人才会短缺呢?

从全产业链来看,除了当前市场紧缺的算法工程师、大模型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等,AI 领域在基础层存在人才缺口,比如高性能计算工程师;在技术层存在人才缺口,比如芯片架构师;在应用层也存在人才缺口,这些都是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王亮指出,因为人工智能涵盖多个领域,所以所需的人才也包含多种类型。其中有致力于前沿算法与核心理论创新的基础研究型人才;还有将理论与算法模型开发相融合,从而形成可以落地产品的技术开发型人才;另外也有既懂得人工智能技术又懂得所在行业业务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这些数据治理和支撑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最急需的有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解决高端 AI 芯片国产化率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算法原创性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要推动 AI 加速赋能各领域各行业。王亮认为。

麦肯锡报告预测,到 2030 年时,中国对 AI 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会达到 600 万人。同时,人才缺口或许会高达 400 万人。

软件程序员招聘_招聘岗位软件_招聘软件使用技巧

如何捕捉AI发展中的就业机遇?

面对 AI 所带来的岗位替代以及新出现的岗位需求,普通人该怎样去适应产业的变化呢?又该怎样提高就业的稳定性以及竞争力呢?

教育是关键的一环。在新一轮科技浪潮的背景下,中国高校正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专业调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已经有超过 500 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或者成立了专门的学院,考生报考的热度一直在上升。2025 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扩招计划中都包含了人工智能专业。

人才数量得以提升之际,优化培养结构以及提升质量显得更为重要。王亮持有这样的观点,即未来针对不同层次和领域的 AI 人才需求将会更加细致划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设计方面应当更加重视人才的差异化培养。

2024 年,南开大学开始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南开大学打造了 130 余门人工智能系列课程群。

人工智能需要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发展。这就使得高校需要超前进行布局,并且主动进行调整。在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建设过程中,要形成学科集群。这样才能为推动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如是说道。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目的是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征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王亮表示,行业从业者需要保持习惯,那就是持续学习。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除了要提升技术能力,设计思维的培养很重要,跨学科协作也很重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AI 技能应当成为未来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需要对 AI 新职业进行规划与管理,并且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尤其要为那些收入较低以及就业存在困难的群体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

年轻人从事任何专业,都能够每周花费一些时间,去关注全球 AI 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而这就是未来最大的机会源泉。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

栏目主编:张武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