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_1605016826]
智元机器人历经了 6 轮 A 轮融资,在近日成功挺进 B 轮。而此时,更多的人形机器人创企仍被困于 A 轮融资之中。
首当其冲的,或许正是被朱啸虎送上热搜位的松延动力。
朱啸虎在采访里说“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同时他还质疑“有谁会花费十几万去买机器人干活呢”。其中,退出的创业公司之一便是松延动力。
松延动力目前在 A 轮阶段融资最为频繁。企查查的信息表明,从去年 3 月开始进入 A 轮后,松延动力已经完成了 4 次 A 轮系列融资,在 A 轮阶段已经持续了 13 个月。这家于 2023 年 9 月成立的公司,累计完成了五次融资,但仍未进入 B 轮。
图源:企查查
松延动力的创始人姜哲源在今年 3 月接受了“搜狐科技”的采访。他表示,在企业竞争方面,当下最主要的集中点在于融资领域。如果融资跟不上,企业就很快会被淘汰。实际上,有一些企业的情况并不乐观。
眼下人形机器人赛道非常红火。除了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已经驶过 A 轮融资难关,可谓“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外,松延动力或许是新一轮机器人创企当下的一个小小代表。
据直面 AI(ID:faceaibang)的统计,自 2022 年开始,成立的 13 家明星机器人公司都呈现出一种融资特征,那就是在单一轮次中徘徊。数据显示,这 13 家企业在进入 B 轮融资之前经历了多次融资。其中,智元机器人在 A 轮融资中融了 6 次后挺进了 B 轮。有 6 家企业徘徊在 A 轮阶段,尚未晋级至 B 轮。另外还有 6 家企业,它们至少完成了三次融资,但仍在更早期的天使轮和 Pre-A 轮徘徊。
云岫资本曾为宇树科技等机器人公司提供财务顾问(FA)服务。该资本的合伙人兼智能制造组负责人符志龙指出,倘若企业的估值已经上升到极高的位置,然而量产的进度却没有达到预期,那么企业就会通过多次进行“+轮”融资的方式来补充资金。
去年年底的第一次天使轮融资额情况不理想。今年的热度比较高,投资人看了不少,但真正出手投资的却不多。今年准备分 2 到 3 次进行小批量地融 preA 的钱。某机器人企业创始人向直面 AI 表示,机器人创业已经到了 1 亿元融资额一年不到就能烧完的阶段。然而,面对谨慎的投资人,不追求单轮大金额的融资,通过多轮小额加入资金,也能够获得理想的结果。
松延动力们认为,企业进行小轮融资是有其考虑的。机器人赛道的研发周期长,技术门槛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像硬件开发、算法优化、供应链管理这些方面都是花费资金较多的。然而,当前市场情绪较为谨慎,企业难以一次性获得足够的资金,通常只能通过拆分融资轮次的方式来减轻融资压力。
只不过,困于 A 轮并非舒适区。等待松延动力们的是持续的融资压力。累计拿到五次融资的松延动力依然资金紧张。姜哲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松延动力仍是草根团队,钱一直会处于相对比较紧的状态。
01
姜哲源接受采访时说,在创业初期,松延动力所融得的资金不像现在这么充裕。资金紧张的状况在松延动力的创业阶段一直都存在着。
姜哲源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系。在他 25 岁的时候,他放弃了清华的博士学位,选择下海创业。那时候,姜哲源的父亲找来自己的老朋友,让这位老朋友劝说儿子不要创业。然而,这位老朋友却直接给松延动力投资了一百万元。
机器人创业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这个行业投入量很大,资金方面的紧张状况困住了大多数机器人公司。就像顶着“华为天才少年”光环的稚辉君(彭志辉),他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在两年时间里,在 A 轮融资中徘徊了 6 次才迈入 B 轮。
2023 年 11 月,松延动力成立仅两个月,便获得了天使轮融资。2024 年 3 月到 2025 年 2 月期间,松延动力获得了四次 A 轮融资。松延动力没有披露融资金额,只是最近一次披露了融资额超亿元,且披露得并不清晰明了。
姜哲源刚刚完成了第四次 A 轮融资。在采访中,他表示松延动力仍是草根团队。他还说钱一直会处于相对比较紧的状态,不能像 DeepSeek 那样放心地去追求技术理想,必须尽快实现商业化。
在 A 轮融资阶段,实际上卡住姜哲源的是投资人对 PMF(产品市场匹配度)的看重。
对比已经走出A轮的稚晖君,姜哲源先卡在了量产上。
2024 年 12 月,智元机器人开始进行通用机器人的商用量产。1 月时,通用型机器人累计下线达到了 1000 台。其合伙人姚卯青表示,今年的出货量预计在数千台上下。仅仅过了两个月,智元机器人就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 B 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了 150 亿元。
今年 3 月,松延动力发布了两款机器人,分别是人形机器人 N2 和升级版机器人 E1。目前,松延动力拥有的订单数量超过六百台。按照姜哲源的规划,预计到今年下半年,松延动力的机器人产量每月能达到 150 台以上。并且希望今年能够出货 1000 台,在四季度实现现金流转正。
图源:松延动力微信公众号
符志龙称,PMF 能否真正得以运行,关键在于产品要能让客户觉得有用且有较高的付费意愿。其一,需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其二,销售能否形成闭环,这决定了商业逻辑是否能够成立。
创企从 A 轮跨入 B 轮,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是否能够量产。也就是说,能否实现量产对于创企从 A 轮到 B 轮的跨越有着重要意义。
一些明星机器人公司的创业团队较为顶尖,而松延动力的创业团队并非如此。目前的机器人创业团队中,有在高校任教的,像银河通用的创始人王鹤来在北大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担任助理教授,且两次融资累计达 12 亿元;还有创始人具有大厂背景,例如智元机器人的创始人稚辉君,拥有“华为天才少年”的头衔。
这使得松延动力在资本青睐度方面处于非头部位置。所以,对于姜哲源而言,以最短时间做出下一个里程碑以及使现金支出与适当节奏相匹配,是极具挑战性的。
姜哲源坦言,他对公司的一个要求是:眼下要挣钱。
姜哲源加快商业化步伐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的机器人公司需要严格依据 PMF 来思考问题,因此首先让市场看到 PMF 的能力这件事是极为重要的。
目前,松延动力发布的人形机器人 N2,其高度为 1.2m,整机重量仅有 30kg,具备后空翻等运动能力,并且价格已经下降到 3.99 万元。在市场上,与 N2 相似的宇树科技 Unitree G1,其量产价格为 9.9 万元;智元灵犀 X1 的量产价格为 10.8 万元。
面对“到底能否赚钱……是否是卖一台就亏一台?”这样的提问,姜哲源曾向“机器人大讲堂”表明,“我们具备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39900 元肯定是能够挣钱的。”
松延动力现阶段最主要考量的或许不是盈利多少,而是先制造现金流,并且按照 PMF 行事,这才是走出 A 轮困境的当务之急。
02
松延动力不能像 DeepSeek 那样毫无顾虑地去追求技术理想,而是必须要尽快实现商业化。姜哲源的这番话或许反映了当下大多数机器人创企内心的想法。
朱啸虎因看不到清晰的商业化路径而退出了松延动力,他表示:“我们所青睐的是具有可持续性的,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商业化。”
某种程度上,投资人给了初创企业需尽快商业化的压力。
恒业资本创始合伙人江一正在看早期机器人项目。他告诉直面 AI,他接触到的某知名仓储机器人,其 A 轮估值为 18 亿,但遭遇冷落。之后改为 A1 轮,估值为 12 亿(对应产品原型),又改为 A2 轮,估值为 15 亿(对应首个客户签约)。通过这种渐进式诱导的方式,缓解了市场的抵触。
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尚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因为缺乏商业化方面的支撑,所以其估值难以获得认可。一位头部创投机构的前投资人向直面 AI 表示。
上述投资人表示,估值很难上涨的原因与市场环境相关。整个 VC 市场出现了一些退潮现象,之前那些愿意在估值上推波助澜的美元基金,如今没那么活跃了。同时,入局的国资比较多,而国资更注重稳定,所以在估值方面会压得比较低。
因此,通过采用“小+轮”的融资模式,逐步提升估值,这成为了机器人公司在应对当下市场环境时的生存之道。商业化方面存在困境,融资环境也不佳,这使得创业企业很难一次性获得大额资金。然而,机器人的研发又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所以 A 轮阶段的投融资时间就被拉长了。
其实,具身智能是区别于互联网时代的新赛道。目前,还没有关于具身智能从研制到实现商用量产所需资金的标准。
以智元机器人的融资作参考,智元机器人未披露每一轮融资金额。在进入 B 轮融资之前,智元机器人累计完成 8 次融资。2023 年 12 月的一次融资金额超过 6 亿元人民币。松延动力未披露具体金额,最近一次融资额为超亿元人民币。以其为参考,融到 A3 轮的星海图,根据公开信息,目前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 8 亿元。
图源:企查查
智元机器人的融资数额巨大,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也就是说,若要突破 B 轮融资,松延动力和星海图或许得完成一定额度的融资金额。
再者,对于松延动力而言,若想解困,就必须紧紧依靠产业资本的力量。
蓝驰创投的合伙人曹巍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讲道,智元机器人拥有众多的产业股东。仅仅是来自股东方面的需求,就有可能创造出几万台机器人的销售量。智元机器人的落地场景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在 A 轮阶段,智元机器人引入的投资方呈现出非常多元化的特点,不但有创投机构以及地方国资,还有比亚迪、上汽投资等产业资本。这些投资方无疑为其提供了众多的落地场景。
这好像正击中了松延动力的要害。如今它们结伴被困在 A 轮,像完成了 4 次 A 轮融资的松延动力,以及完成 A3 轮融资的星海图,在投资方名单里都没有产业资本的出现,这就导致它们在工业、服务、医疗等多个领域进行商业化落地比较困难。
缺少产业投资,这导致商业化路径不清晰。或许,这也是它们无法吸引更多融资并向前迈进的原因。
在之前朱啸虎引发的舆论争议里,金沙江创投退出了两个具身智能项目,一个是松延动力,另一个是星海图,原因是没有察觉到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对于朱啸虎的质疑,那些还处于 A 轮融资阶段的松延动力们,或许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作出回答。
03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拿到钱仅仅是一个开端。而怎样花钱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钱往往首先花在抢人方面。符志龙指出,在早期投资阶段,投资人较为注重团队能力,而这与 A 轮阶段的供应链能力息息相关。
投资人比较关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像关节模组、夹爪等,是自研还是外包;若为外包,团队是否具备二次调试的能力,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此外,投资人会格外在意团队中是否有从 0 到 1 搭建过产线以及从 1 到 100 进行过量产的人才,因为工程化能力直接决定着后续能否放大规模。符志龙补充说道。
松延动力若想拿到更好的融资额,首先需进行团队扩充,要尽快完成人才储备。然而,这部分的成本通常是非常高的。
根据第三方招聘平台的信息可知,松延动力所招聘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以及电子工程师等岗位的薪资待遇是 13 薪,每月的薪水在 2 万到 3 万元之间。在这些岗位中,具身智能算法工程师的薪水是最高的,其年薪最高能够达到 65 万元。与之类似的岗位,宇树科技的激光 slam 开发工程师每月的薪水为 2.5 万到 5 万元。而智元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工程师每月的薪水则达到 3 万到 5.5 万元。
智元机器人用四次A轮融资完成了团队的扩充。
2023 年 8 月,智元机器人的 A2 轮融资完成。彼时,其研发团队的人数尚不足 50 人。在之后的一年时间当中,智元机器人进行了四次 A 轮融资。到 2024 年 9 月的时候,智元机器人团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 300 人。
可以预见,具身智能赛道尚处于早期阶段。这是一个链条较长的行业,其技术栈也较为复杂。松延动力们面临着巨大的研发投入。
对于更多团队来说,最重要的可能是先活下去。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对于松延动力而言,现在是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机。 对于松延动力来说,现在正处于机器人创业的良好阶段。 松延动力现在正面临着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光。 现在对于松延动力来讲,正是开展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候。 松延动力现在正处在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期。 现在对松延动力来说,正是适合进行机器人创业的时候。 松延动力在现在这个时候,正是进行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机。 对于松延动力而言,现在的这个阶段正是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候。 现在的情况对于松延动力来说,正是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机。 松延动力现在正迎来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光。 现在对于松延动力来说,正是适合开展机器人创业的时候。 松延动力在当下,正是进行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候。 对于松延动力来说,现在正是适宜进行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机。 现在的时刻对于松延动力而言,正是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候。 松延动力现在正处于适合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期。 对于松延动力来说,此刻正是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机。 现在对松延动力来讲,正是进行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光。 松延动力在现在这个阶段,正是适合机器人创业的时候。 现在的情况对于松延动力而言,正是适合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机。 松延动力现在正迎来适合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光。 对于松延动力来说,现在的时机正是进行机器人创业的时候。 现在的时刻对于松延动力来说,正是适合开展机器人创业的时候。 松延动力在当下这个阶段,正是开展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机。 对于松延动力而言,此刻正是适合进行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候。 现在的情况对于松延动力来讲,正是适合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期。 松延动力现在正处于适宜开展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光。 对于松延动力来说,现在的阶段正是适合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机。 现在的时刻对于松延动力而言,正是适宜进行机器人创业的时候。 松延动力在当下这个时机,正是适合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期。 对于松延动力来说,此刻的情况正是适合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光。 现在的阶段对于松延动力来讲,正是适合开展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机。 松延动力在当下这个时刻,正是适宜进行机器人创业的好时期。 对于松延动力而言,现在的时机正是适合机器人创业的好时光。
星海图的创始人之一赵行在接受《晚点 Auto》采访时说,大模型和 GPT 非常火爆,这使得大家对具身智能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并且各界都在投入更多的资源。
投资人生怕错过潜力项目,这种焦虑情绪使得整个机器人领域都变得火热起来。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去年,投资人的心态是有投资的兴趣,但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不过,今年投资人的心态已转变为 FOMO(害怕错过),他们更倾向于快速达成一致,抓紧时机进行投资。今年2月以来,星海图在三个月之内完成了3次A轮系列融资。
同时,大模型的技术进步也让人形机器人有更多的可能性。
美国人形机器人创企 Figure AI 开发了 Figure 01 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结合了 OpenAI 的视觉语言模型(VLM),它能够听懂指令,还可以与人类进行对话,被视作是人形机器人在实现智能化方面的重要突破。今年 2 月,Figure AI 与 OpenAI 分道扬镳。随后,Figure AI 进一步推出了自研的通用视觉 - 语言 - 动作(VLA)模型“Helix ”。目前,Figure AI 正以 400 亿美元的估值寻求 C 轮融资。
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积极信号,使机器人不再仅仅能运动,具备了替代人的可能性。当下,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创业企业都开始招揽与大模型领域相关的技术人才。宇树科技薪酬最高的岗位是生成式 AI 算法工程师,其年薪最高将超过 90 万元。
当前松延动力仍处于 A 轮阶段。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量产方面以及融资方面,都将会迎来更多令人欣喜的消息。
正如 Brett 这位 Figure AI 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现在正处在人形机器人推向市场的恰当阶段,并且正在推动这一进程。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在 AI 时代,机器人创企会走过一段混沌期。稚晖君说,短期市场上会有各种正反馈和负反馈。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留在牌桌上。我们依然可以期待松延动力等带来更多好消息。
参考资料:
独家与姜哲源对话:在 3.99 万元的背后,我们期望能成为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小米和苹果。
27 岁的清华博士选择辍学去制造机器人,他是如何将机器人的价格压低到 3.99 万的呢?搜狐科技对此进行了报道。
对话星海图的赵行和许华哲,探讨机器人的寒武纪大爆发,其卡点在于大脑。晚点 Auto 参与其中。
3.99 万可以拿下一个会后空翻的人形“运动健将”吗?机器大讲堂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个人形“运动健将”能够做出会后空翻的动作,而价格仅为 3.99 万。机器大讲堂对此进行了探讨。
《沃兰特和智元的下一步是迈向商业化》
Figure 的创始人接受了访谈,探讨了为何人形机器人公司需要进行垂直整合,包括 AI、硬件以及制造等方面。
具身智能公司的星海图再次获得了 3 亿元的投资。它以 50 亿的估值正在接洽新的融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