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关于北京大风的辟谣新闻引起了很多讨论。有网友觉得,在 4 月 12 日,北京的风不是很大,这是因为太行山脉替北京挡住了大风。不过,专家明确地对这一说法进行了辟谣,并且指出北京北部和东北部的燕山山脉以及西部和西南部的太行山脉,不但没有完全把大风挡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让此次极端大风天气变得更严重了。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常理来讲,山脉作为天然的屏障,本应能够为北京抵挡大风和沙尘,然而专家的说法却与之恰恰相反。今日,我们从地理的角度,简单地来聊聊这一相关话题。
北京处在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其北部和东北部被燕山山脉所环绕。西部和西南部是太行山脉的东麓。它横跨门头沟、房山等地。平均海拔在 1000 至 2000 米之间。这两座山脉一起构成了北京的“山环水抱”地形。东南方向朝着渤海敞开。从而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盆地。从理论上来说,燕山和太行山脉能够为北京提供一定的防护。能够减缓从西北方向吹来的大风和沙尘。山脉会迫使气流抬升,从而消耗部分动能。并且,山脉有时还能够阻挡近地面的沙尘颗粒直接冲入城市。与完全暴露的内蒙古平原相比,北京的风沙频率确实因为山脉的存在而有所降低。然而,这种屏障作用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山脉的地理特性可能会带来出乎预料的影响。
燕山和太行山脉高大,然而其宽度约为几十至上百公里,海拔最高达 2000 多米,这难以完全将大范围的强风阻隔开来。当风尘从西北方向(比如内蒙或甘肃一带)吹来之时,气流规模通常能覆盖数千公里,山脉仅仅能改变其路径或者局部的强度,却无法完全阻拦。更为关键的是,山脉的地形在特定条件下会将风力放大,而非使其减弱。当气流翻过燕山或太行山脉后,在其下坡的一侧也就是北京一侧,会由于重力而加速,从而形成“下坡风”。这种效应在延庆、昌平这些燕山山麓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风速有可能从一般水平迅速提升到极其强烈的程度。并且,门头沟、房山靠近太行山脉的东麓,因地形的落差使得气流被压缩并且加速,局部的风力远远超过了平原地区。
北京西北部的地形形成了一些天然的“风道”,这使得风力更加集中。燕山山脉不是连绵不断的,有多个低谷和鞍部,像康庄-八达岭地带就是这样。这些区域就如同气流的“漏斗”,西北风从这里涌入,快速地席卷了昌平、海淀等下游区域。太行山脉东麓也有类似的情形,山前平原(比如房山至石景山一带)由于地势开阔,风速得以保持并且还增强了。
这场大风使我们对北京的地理环境有了新的认识。燕山是城市的天然屏障,太行山脉也是城市的天然屏障。同时,在极端条件下,它们也可能成为风力的“催化剂”。未来几天,建议大家留在室内,避开高空坠物风险区域,等风力减弱后再恢复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