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说的“掉盘”,并非是隔壁传统艺能的“drop”。它是一种非正常的硬盘状况,常常出现在 SSD 固态硬盘上。玩机比较早的同学可能在贴吧中听说过这个词汇,通常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你的硬盘突然无法被识别的情况。
掉盘的几率和抽奖的几率是一样的。然而,抽到这个奖的话逻辑坏道修复软件,你肯定不会开心。运气好的同学或许一辈子都碰不到一次,但运气不好的同学可能经常会隔三差五就掉一次。
掉盘的坏处有哪些呢?损坏硬盘是比较小的事情,最为担心的实际上是丢失数据和系统崩溃。倘若掉盘的是普通的仓储盘,那还比较好办;倘若掉盘的是系统盘,就会导致无法开机,那样就会让人感觉很不好受。
▌对掉盘的认识误区
“诶呀,我跑分怎么这么低?是不是掉盘翻车了?”
跑分低的原因有很多逻辑坏道修复软件,并非只有一种情况。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是 4K 对齐没做好。你可以下载一个 AS SSD 软件,当左上角显示绿色的“-OK”时,就说明 4K 对齐了;而如果显示红色的“-BAD”,则说明 4K 对齐未完成。如果发现 4K 对齐未完成,你可以借助 DiskGenius、AOMEI(傲梅)等分区助手来进行分区操作。
如果你使用的是老电脑老平台,当换上 SSD 后,会发现跑分与其他同型号的相比低很多。这可能是由于 SATA 接口的问题导致的,因为很多 SSD 需要 SATA3 接口。而老平台如果是 SATA2 接口的话,其速度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会大打折扣。
一些低端主板可能相对比较小,其本身的固件存在问题,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 NVMe M.2 接口的固态硬盘上,需要通过刷 BIOS 来解决。
有的主板的第二个 M.2 插槽所走的并非全速的 PCIe 通道,并且有的情况下还会与某些 SATA 槽产生冲突(只能二选一),其速度会比第一个槽慢许多,由于不同主板的设计存在差异,所以这就需要查看主板的说明书了。
哎呀,我的硬盘插上去了,可是却没有被识别。难道是我买到了那种会掉盘的 SSD 吗?
全新买来的硬盘无法直接插上使用,需要进行简单配置。按 win 键并输入硬盘后,会自动搜索到[创建并格式化硬盘分区]。
打开后找到新硬盘,接着右键点击[新建简单卷],然后连续按几个回车键进行确认,之后你的新硬盘就可以使用啦。
▌常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导致掉盘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中最好解决的情况是硬盘电源线或数据线接触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将其插牢固即可。如果只是线坏了,大不了更换一根新的就行。
比较常见的问题在于移动硬盘盒的自动休眠功能与 Windows 的节能特性存在冲突且兼容性不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入系统,(以 win10 为例),按下 win 键后输入“节能”,系统会自动引导出[选择电源计划],点击后即可进入。
在弹窗里,要尽量选择[高性能模式],接着点击后面的[更改计划设置]。然后在[硬盘]中,把[在此时间后关闭硬盘]设置为“0 分钟”就可以了。
台式机比较推荐进行这样的操作,硬盘的耗电量实际上并不是很多。而对于笔记本用户而言,则不建议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会使续航表现有所牺牲。
芯片组问题的可能性很小,这比较容易判断,只需查看其他硬盘是否在正常运行。也不能排除电源太差的原因,因为供电不足会出现掉盘问题,但只要不是杂牌或质量明显有问题的电源,通常不会导致掉盘。(顺便说一下:机械盘的供电需求比固态盘大很多)
比较意外的情况常常源于突然断电,在再次开机后会突然出现识别不了硬盘的状况。这种情况下,一般经过反复重启后能够正常显示。倘若还是不行,就试着插拔一下硬盘。要是依然不行,那就有可能是硬盘的分区表(GPT/MBR)出现了问题。
如果分区表出现问题,通常可以识别到设备但读不出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 DiskGenius 之类的分区软件,通过重建分区来找回文件。
如果是机械硬盘,不排除使用时间过长会出现坏道,进而导致掉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到 DiskGenius、HD tune、MHDD、Victoria 等软件来修复逻辑坏道。
再不济的话,可能会碰到因为 FTL 表丢失而引发的掉盘情况。那什么是 FTL 呢?我们平常似乎很少听到这个词。实际上,FTL 就如同硬盘的导游一样,会告知你数据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映射逻辑 Block 地址和物理 Block 地址)。
一般在较好的硬盘上会有一些电容,其目的是在突然断电时能多出几毫秒的时间,以便让 FTL 表能够立刻保存完毕。而普通硬盘可能只会使用一些小电容,甚至可能没有电容。
企业级硬盘会使用一些较大的电容。电容的数量依据硬盘容量的大小而变化。没有电容的硬盘在掉电后,下次开机时会重建 FTL 表,这就是很多人断电重启后觉得硬盘变卡的原因。
遇到掉盘情况后不要频繁进行重启操作。可以等待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它会自动完成修复。开机之后按下 DEL 键进入 BIOS 并耐心等待即可。很多时候,由于遇到问题时犹豫不决并且频繁重启,反而会对 FTL 表的修复造成阻碍,进而导致出现更严重的掉盘现象。
▌以前掉盘还挺常见的
在 SSD 尚未普及之前,每天都能见到有人发帖称自己的硬盘掉盘了。例如镁光 M4 这款硬盘,在那个时候,有一种“30 分钟大法”(即马牌主控掉盘修复大法),只需插入电源线而不插入数据线,让其带电运行 30 分钟,或许就会莫名其妙地恢复正常。
当年比较出名的掉盘王包括 MX100、Q300、SP900、ZETA、战将 M 等等。很多品牌的很多型号都出现过问题,有的问题可以通过刷固件来解决。所以,在淘老硬盘的时候,记得先查看一下它是否有黑历史。即便像 Intel 这样的大牌,也出过 8M 门(PC29AS21AA0 主控)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报废,大船还没有售后。
现在的 SSD 不像早年那样容易掉盘了。遇到掉电情况,通常只会损失缓存里的数据。掉盘乃至坏盘的几率比较小。很多时候,问题自身难以解决。如果做好了丢数据的准备,就可以直接找售后解决。当然,在购买硬盘之初,选择一个方案稳定、口碑较好的硬盘,才能提前预防问题的发生。
戳图片传送至往期精彩
喜欢我们的推送别忘了点一个
向亲朋好友推荐一下我们的文章
或者赞赏一下
我们下期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