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4月13日全球多次5级以上地震引关注,密集地震是否正常、有无关联及所属地震带解析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4-15 14:03:07     182

4 月 13 日,全球多次 5 级以上地震引起关注。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7 时 13 分在俄罗斯鄂霍次克海发生 5.8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360 公里。12 时 24 分塔吉克斯坦发生 5.8 级地震,深度是 10 公里。10 时 24 分缅甸发生 5.4 级地震,深度为 20 公里。12 日上午 11 点 47 分,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发生 6.0 级地震,深度 50 公里。这些地震如此密集是正常的吗?这些地震之间存在关联吗?它们都属于哪些地震带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谈谈这些相关的话题。

按照震源深度来划分,70 公里以内的被分为浅源地震。其中,30 公里以内的属于极浅源地震。造成重大伤亡的大部分是这种浅源地震。70 到 300 公里的是中源地震。300 到 700 公里的是深源地震。

地球可分为三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列第一。全球 90%的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带包含 80%8 级以上的地震,例如 9.5 级的智利地震和 9.1 级的日本地震。绝大多数中源地震以及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也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排名第二,其所占比例约为 15%。我国西部地区属于这条地震带。

第三是大洋中脊地震带,约占5%。

前面提到的几次地震中,鄂霍次克海发生了 5.8 级地震。该地震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北部,属于深源地震。其震源深度达到 360 公里,能量主要在深部得以释放,所以地表的破坏较小。不过,它可能会引发较广范围的轻微震感。缅甸发生 5.4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20 公里,属于浅源地震。它位于欧亚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过渡区域,受到印度洋板块与巽他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可能会在一定区域引发震感。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了 6.0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50 公里。此次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它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南段,靠近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该区域的构造较为复杂,常常会伴随有火山活动。

全球范围内,5 级以上的地震不是少见的。经统计可知,全球每年大约会发生 1400 次 5.0 到 5.9 级的地震,6.0 到 6.9 级的约 140 次。最近的这几起地震在时间上看起来比较集中,然而从全球地震活动的大背景来看,它们是属于正常的波动范围的。地震的发生是受板块运动所驱动的,中小地震是地壳应力释放的一种常见形式,并不一定就预示着会有更大的事件发生。

从地震学的角度来讲,判断地震的关联性需要对时间、空间以及震源机制进行考虑。那些地震分布在全球的不同区域,它们之间相距达到了数千公里,这个距离远远超过了一般地震所能够触发的距离。在时间方面,虽然它们较为接近,但是全球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小地震频繁发生,仅仅时间上的重叠并不能表明存在因果关系。鄂霍次克海地震在震源机制方面与俯冲带相关;巴布亚新几内亚地震在震源机制方面也与俯冲带相关;塔吉克斯坦地震属于大陆碰撞;缅甸地震可能涉及走滑或者俯冲。这些地震的构造背景差异较大。所以,这些地震更有可能是各自板块边界的独立事件,不存在直接关联。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