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中美关税风暴冲击全球供应链 深圳盐田港跨境贸易面临地震式挑战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4-16 09:04:37     194

凌晨,深圳盐田港的集装箱吊臂在忙碌着为跨洋货轮“上架”商品。这批货物跨越太平洋之际,面临着新的贸易挑战。4 月起开始实施“对等关税”政策,每件商品的定价都因此受到直接影响。

美方单方面宣布对华加征 34%关税后,在 10 天内进行了四轮“关税对轰”。这使得对美税率从 34%逐步上升至 125%,创造了现代贸易史上最惨烈的博弈纪录。这场关税风暴极大地冲击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同时也让无数中国跨境的中小型卖家处于存续发展的十字路口。

跨境贸易迎来“地震”

随着中美新一轮关税政策实施,两国经贸关系面临新的调整窗口。

中国出口企业普遍承受着经营压力。原材料成本在上涨,物流成本也在上涨,关税成本同样在上涨,这多重上涨不断挤压着利润空间。值得留意的是,部分制造企业已经开始采取应对策略。它们通过使供应链本地化来降低运输风险,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开拓新兴市场来分散贸易风险。这些结构性的调整,正在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重塑。

4 月 2 日,美国以贸易平衡为缘由,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 34%的关税,此关税涵盖了从农产品到高科技产品的全品类。在已有关税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后,中国商品对美税率提升至 54%。到 4 月 8 日,税率上调到 84%。4 月 12 日,中方实施了 125%的反制关税,与此同时,特斯拉上海工厂传出了停止扩建的消息。这些系列政策已经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影响。

政策落地后,直接对全球供应链上下游的稳定性造成了全面冲击。从海外电商平台这方面来看,以及从跨境卖家那方面来看,它们都全面承压,没有一个能幸免。

在过去的一段较长时间里,Temu、Shein 等中国跨境电商凭借直邮小包模式得以迅速发展,它们一直借助中国供应链的低成本优势来抢占美国市场。而自 2024 年贸易摩擦逐渐扩大之后,这些平台也开始将经营模式的重心进行转变。

去年伊始,Temu便开始全面朝着半托管模式进行转变,并且鼓励商家借助海外仓进行备货,以此来达成“本地化销售”;Shein已经在美国构建起了三个规模较大的配送中心,目的是加快物流配送的速度以及提升服务响应的速度。

据亿邦动力消息,中国商品遭遇关税壁垒之际,亚马逊的低价商城 Amazon Haul 平台开始引入在美国仓库中有库存的品牌商品,其中包含 Adidas、Levi’s 和 Gap 等知名品牌。这表明,Amazon Haul 从原先的无品牌低价模式转变为向品牌化方向发展,目的是规避关税影响并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关税冲击来袭,跨境商家的危与机

海外市场运营的头部企业需将主动应对政策变化当作核心能力。

安克创新是以北美市场为主的 3C 配件企业,其相关负责人在 4 月 8 日回应“关税压力”相关问题时指出,除了采用转移部分产能的 CN+1 供应链策略之外,公司还在持续推进 CN+2 供应链策略,也就是在其他国家建立或者扩展生产以及供应链设施。在 4 月 9 日关税指令生效之前,依托所构建的全球物流仓储网络,加快向目标市场运输货物,同时储备货物,借此利用现有库存来缓冲短期的成本压力。

“中国制造”面临三重枷锁

中美关税政策持续加码,各类出口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压力。

据 EWTO 研究院分析,仅 T86 政策这一项,也就是取消价值 800 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关税的政策。按照 4 月 8 日调整后的最新政策,跨境电商出口商品会增加关税成本,要么增加 90%,要么每件增加 75 美元(2025 年 6 月 1 日之后,增加至每件 150 美元)。到这时,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价格优势将基本被消除,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将大幅度下降。

跨境电商服务公司 TMO Group 认为,关税、清关成本以及物流费用在不断上涨。这导致中小卖家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了。像服装、玩具这类低附加值的品类,其利润率有可能被压缩到 5%以下。所以,中小卖家在短期内可能会被迫涨价,也有可能会退出市场。

惊蛰研究所查询相关数据时发现,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4 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全行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 4%。同时,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 7.5%,利润率为 3.9%。在对华关税创下前所未有的纪录之后,试图通过降低利润的方式来吸收关税带来的压力,这种做法已经不太现实了。

成本上涨是供应端面临的挑战之一。更深层的影响是,在关税影响下,供应链整体成本必然上升,这会导致终端市场的商品价格上涨。制造业企业虽然能够通过提高售价,把关税压力直接转移给客户或消费者,但在与本土化商品竞争时,需要衡量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差异化优势。

一个背景不容忽视,华为、大疆等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然而大量无品牌的“中国制造”,存在品牌力不足的情况,这导致海外市场对其普遍持有“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凯度发布的《海外消费者、产品与价格调研报告》表明,中国产品在溢价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欧美消费者选择中国产品的动机主要是看重性价比,而非品牌溢价。尤其在无品牌电子产品领域,消费者更倾向于把中国产品当作“低价替代品”。

一部分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在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力量,他们希望以此打破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那种片面的认知。

有中国制造商开始在 Tik Tok 上投放视频,称许多奢侈品品牌的包包、首饰是中国制造,且价格高得离谱,这引发了海外消费者的高度关注。部分制造商还在线做起了直销,吸引消费者到直播间进行购买。

这一行为对提升销量产生的具体帮助尚不明确,但海外消费者已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制造”的品质,他们也开始反思,海外知名品牌通过“代工+贴牌”模式赚取的高额利润,自己是否值得继续为之买单。

跨境关税是什么意思__跨境商品关税

中小厂商的破局之道

在全球贸易规则进行调整的这个背景当中,从依靠供应链的优势转变为打造品牌的优势,这成为了中国跨境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品牌的建设不但可以提升产品的溢价,而且更是能够抵御政策方面的风险以及应对市场出现波动的重要保障。

以出海 3C 领域龙头企业安克创新为例。安克创新的北美团队能够紧跟年轻用户的偏好,通过富有网感的社媒内容来实现人群覆盖。比如,安克创新曾制作调侃苹果与三星产品“雷同”的 Meme 表情包。并且,该品牌还是第一家获得苹果 USB-C to Lightning 数据线第三方授权的充电品牌,所以获得了苹果用户的关注。

此外,安克创新还会利用“名人效应”。去年 8 月,在特朗普与马斯克的一场对谈直播里,有目光敏锐的网友察觉到特朗普使用的是安克创新旗下的 Anker MagGo 系列产品,紧接着这款产品的型号以及价格就被网友给挖掘出来了。有趣的是,这款产品在亚马逊的售价是 89.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646 元),比国内京东平台的 399 元售价要高。

*图片来源:安克创新官网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