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微软50周年之际面临挑战:放缓AI数据中心项目与外包公司撤离中国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4-19 09:01:34     190

全球科技巨头微软,这个 4 月对于作者陈白而言并不平静,因为它迎来了 50 岁生日。

近期有报道,微软正在对部分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项目进行“放缓或暂停”的操作,其中包含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 10 亿美元计划。在中国,微软的一家外包公司宣布停止在中国区的运营,并且裁撤了约 2000 人的团队,这引发了“微软是否要退出中国”的疑问。

1975 年 4 月 4 日,美国哈佛大学的在读学生比尔·盖茨与朋友保罗·艾伦一同创立了微软。在之后的 50 年时间里,微软见证了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接着到人工智能时代的三次重大跃迁。微软除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动作稍微有些迟缓之外,凭借着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生态能力,一直都处在较为关键的位置,始终站在风口浪尖之上。尤其是做出了押注 OpenAI 的选择,这让这一“大象”处在了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最为顶尖的牌局之中。

但客观来讲,与西门子、IBM 这样的百年巨头相比,微软未曾经历过那种真正意义上如同今日这般充满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全球化环境。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一直到现在,人类社会更为普遍的主题为开放、包容、交流以及分工。在这期间成长起来的跨国公司,大多将这样的环境视作理所当然之事,企业的战略和决策都以其作为基本盘和出发点。

今天的全球环境正经历着剧烈的转变。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讲道,当下的局势与 20 世纪 30 年代很相似。这是当代那些年轻的科技公司从未遭遇过的状况。就像不足 10 岁的 TikTok 一样,50 岁的微软也不例外。

跨国公司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贸易壁垒以及“小院高墙”的存在,使得生意和交易最基础的契约正遭受着巨大的破坏。

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包括微软,都在提前做好准备。2023 年起,微软亚洲研究院启动了“重新定位”计划。微创软件曾是微软“在中国,为全球”时代的产物,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是如此。2024 年 7 月初,有消息传出,微软将关闭全国所有线下授权门店,只保留官网商城与京东旗舰店。微软回应称此举是在进行渠道整合,不过它并未对线下授权门店关闭这一事实予以否认。直至今日,不管微软的意愿如何,留给它的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算多了。

微软作为一家软件公司,所受到的冲击已经算是相对较小的了。硬件公司所受到的冲击则更为直接且猛烈。就在仅仅几天之前,由于关税问题,苹果公司的市值曾一度出现大幅下跌,甚至将全球市值的王座都让给了微软。然而,大家都明白,在当前全球化格局正在激烈重塑的情况下,软件市场同样也无法独善其身。

不仅科技领域,几乎所有跨国公司都在遭遇冲击。此前有媒体称,法国人已率先开始对美国货进行抵制。最新调查表明,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如今是法国人最为抵制的美国品牌,甚至有人因此停止订阅了流媒体公司奈飞(Netflix)。

对于把全球市场当作企业生产、销售出发点的所有公司而言,未来的企业战略都得依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重大调整。一方面,在业务推进方面要为外界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留出落地的缓冲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家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非市场战略上,重新思考企业在全球的位置以及怎样应对全球市场的政策风险。

跨国公司仍然是影响全球化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全球化的关键桥梁。这些公司的生产要素配置和市场导向高度全球化。它们是当下最不愿接受“断链”的群体,并且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和庞大的产业领军者,具备一定的说服能力来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潮水的流向。

一个更为开放的市场,对于中国企业以及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当遭遇外部的封锁和压力时,我们恰恰应该保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使得跨国公司能够继续创造“在中国,为全球”的新故事,而这也正是中国市场在未来所具备的最重要的吸引力之一。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