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
2025 年 4 月 1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电动知家有相关消息。此次推进会针对智能驾驶(智驾)领域的宣传、功能使用以及技术部署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要求。此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开始步入“强监管”时代。此次会议的目的是要解决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测试风险、宣传误导以及功能滥用等问题。
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深刻理解《通知》的要求。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的测试验证工作,明确系统的功能边界以及安全响应措施。不能进行夸大或虚假的宣传。必须严格履行告知的义务。要切实肩负起生产一致性以及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还要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官方发布这份公告的半小时之前,网上流传了一份此次会议的会议纪要。多个独立信源对这个会议纪要的真实性进行了确认。
近年来,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相关事故频频发生,这引发了社会对智驾安全性的广泛关注。2025 年,多起与智能驾驶功能相关的交通事故引发了舆论的热烈讨论,这促使工信部迅速出台了监管新规。在此之前,部分车企在宣传时夸大了智驾功能,对消费者进行了误导,甚至把尚未完全成熟的测试功能推向了市场,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放松了警惕,从而引发了安全隐患。
工信部明确提出要求,车企在宣传时不能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这类容易引发误解的名词。车企必须要用“智驾等级+辅助驾驶”来进行描述,像“L2 级辅助驾驶”这样。另外,还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名词,同时强调驾驶员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参与控制。
车企要在技术层面禁止驾驶员在使用智驾功能时脱离对车辆的控制,像借助人脸识别技术来保证驾驶员始终在车内。并且,要禁止在智驾功能使用期间进行座椅调节、平躺这类危险的行为。对于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不能使用“接管”“脱手”“脱眼”等表述,要强调驾驶员负有全程监控的责任。
工信部提出,车企应降低 OTA 升级的频次,并且要保证每次升级都经过充分的验证。对于紧急的 OTA 升级,必须要走召回和停产的流程,只有在经过市场监管总局审批通过之后才可以实施。另外,严禁以“公测”这样的名义向用户推送那些没有经过充分验证的功能。
工信部的监管新规给车企带来了重大影响。2025 年上海车展前夕,许多车企迅速调整宣传策略,连夜修改宣传物料,使其符合新的监管要求。一些原本打算在车展上展示的智驾功能和宣传文案进行了调整,部分功能还被暂时搁置。从市场反应方面来看,部分消费者支持新规,他们认为这体现了对生命安全的敬畏以及对技术发展的理性引导。然而,有观点指出,严格的监管或许会导致智驾技术的迭代速度变慢,并且会对行业创新产生影响。
工信部此次对智能驾驶行业进行整治,这既是对近期安全事故的一种回应,也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一项战略规划。工信部通过规范宣传以及技术应用,一方面希望能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期望推动智驾技术的健康发展。未来,车企必须在技术创新与安全责任之间找到平衡,务必确保智能驾驶技术既能符合市场需求,又能保障用户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