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技术正改变着诸多行业。国内大模型产品深入 B 端垂直行业之时,更贴近 C 端用户的小程序妙鸭相机,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
近日,有一款在线生成专业质感大片的 AI 相机叫“妙鸭”。它掌握了能引爆社交圈的流量密码。只需花费 9.9 元,上传 21 张照片,用户就能够生成一套堪比天真蓝、海马体的 AI 写真。并且还可以将这些图片上传到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
秒鸭相机上线还不到半月,其团队就发布了公告。近期在网络上出现了多个假冒“妙鸭相机”的产品,还有仿造“妙鸭相机”官方渠道的账号、软件和小程序,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同时,用户发现,随着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多,用户生成照片需要等待数小时,由此可见妙鸭相机的火爆程度。
妙鸭相机火速蹿红之后,遭遇了“隐私”方面的争议。在这争议背后,网民对个人隐私安全存在担忧,他们会思考:用户上传的照片究竟会被如何处理?应用方是否会把用户照片挪作他用?倘若上传的照片被用于 AI 模型训练,那么用户的一些面部特征是否会出现在其他地方的生成图片中?而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妙鸭相机面临的,也是更多需要上传照片的相机应用所面临的。
收费9.9元,数千人排队
近半年时间里,以 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产品非常活跃且受到广泛关注,国内的企业也开展了“百模大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妙鸭相机在 6 月开始了内部测试,它所打出的口号是能够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 AI 摄影师。
打开妙鸭相机小程序后,第一步要做的是上传一张正面照片。接着需要补充至少 20 张照片。在这个步骤中,系统会对照片是否达标进行提示。如果已上传照片的质量超过了一定百分比的用户数字相机软件,那么用户就可以选择补充更多照片,这样能让“数字分身”的效果更棒。用户上传照片后,需要关注妙鸭相机公众号。接着要完成付费流程,其标准价为 29.9 元,还有限时特惠价 9.9 元。一旦购买成功,就不支持退款了。
用户分享称,上传照片后能获得不同风格写真,像商务写真、时尚海报、证件照、旅游大片等。生成的照片带有水印,若要下载高清照片或照片原图需额外付费。澎湃新闻记者试用该程序后发现,生成照片预计需 3 小时 25 分钟,且前面已有 1308 人。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付费用户对等待时间较长这一情况有所诟病。用户对于需要上传 21 张照片以及模板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两点也略有不满。有网友称在晚上高峰时段,曾遇到 4000 至 5000 人在排队,等待时间需要十几个小时。还有网友表示:“美颜效果使得不像本人,但又能隐约看到本人的影子。”
记者的朋友圈中,一位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研究员分享了自身的三点感受。其一,妙鸭相机的后台算力算法似乎不太好,使用时间长且精度较差;其二,模板数量较少,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参与度较低,但这有望成为一个未来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其三,通过这一波的走红,妙鸭积累了数据和收入,未来能够继续通过讲故事来进行融资。
网友提出声音后,7 月 17 日妙鸭相机称,写真的效果尚未达到团队的理想状况,会持续优化“提香”的能力;妙鸭相机并非摄影师的敌人,很快将开启对摄影师的邀请制内测合作,借助妙鸭,摄影师能够把自身的风格和审美制成模板,让更多人体验到他们的创意。
妙鸭相机的背后公司是谁?
天眼查 APP 显示,妙鸭相机的主体公司为未序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此公司成立于 2006 年。该公司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其注册资本为 5520 万美元。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张龙名下有多家公司。张龙是优酷视频(西安)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未序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监事冯云乐也担任了多家阿里系公司的监事。
未序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阿里存在何种关系呢?有一位阿里文娱方面的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是阿里大文娱参与投资的创业团队。”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该创业项目组于今年 1 月着手开展妙鸭相机的相关工作,到 7 月份完成了妙鸭的 1.0 版本。随着妙鸭相机逐渐走红,团队在感到开心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保持“低调”。
是否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引发争议
妙鸭相机走红了,用户再次开始讨论 AI 软件带来的风险问题。有安全研究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像 AI 换脸软件从用户那里获得的信息主要是肖像图片。从技术角度来看,它并不比其他上传照片的 App 风险更大。但是,如果这类软件向用户索取更多的肖像使用授权,那就意味着用户会面临更多的风险。
国内知名白帽子公司 KEEN 公司联合创始人、独立安全研究员宋宇昊在谈及妙鸭相机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要判断一项应用是否正规,可从两方面来看。其一,需查看用户上传的照片是否会被存储,存储时间有多久,以及在照片和用户信息的传输与存储过程中,是否存在泄露风险;其二,要确定上传的照片是否会被用于 AI 模型训练。
第一种情况是,若因外部攻击或内部不法人员而引发泄露,那么用户的照片以及相关的用户信息有可能流入黑产,会被用于针对性的诈骗,或者用于其他犯罪行为。第二种情况是,倘若用户的照片在用户不知情的状况下被用于模型训练,那么用户的一些面部特征或许会出现在其他地方的生成图片中,这或许是用户不希望出现的情况。
澎湃新闻记者查看妙鸭相机的隐私政策后发现,关于储存期限这一问题,隐私政策并未直接给出确切的时间期限。其表述为“我们只会在达成本政策所述目的所需的期限内保留您的个人信息,除非法律有强制的留存要求”。
妙鸭相机表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成或者收集的个人信息,会存储在境内的服务器。若未获得用户单独同意,或者不是为了履行与用户签订的合同,亦或是未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应用方不会把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提供给境外。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指出,在妙鸭相机最初版本的用户协议里,用户得授权妙鸭相机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元宇宙等虚拟空间,享有永久的、不可撤销的、可转让的、可转授权的、免费的以及非独家的许可。这意味着妙鸭相机能够以任何形式、任何媒体或技术,不管是现在已知的还是以后开发的,来使用用户的内容。这一“霸王条款”引发网友不满。
对此,妙鸭相机团队在 7 月 20 日发布了回应。他们表示已经收到了用户关于妙鸭用户协议的反馈。原协议内容存在错误,他们第一时间依据妙鸭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修改。在此,他们郑重地向大家承诺数字相机软件,用户所上传的照片只会被用于数字分身制作,不会被提取,也不会用于识别和其他用途,并且在分身制作完成后会自动删除。
一位不愿具名的安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即便如此,他在使用妙鸭小程序时,在第一步就已经做出了不使用该程序的决定。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首先,上传的图片需是五官清晰的正面,其要求几乎等同于证件照的水平,而在社交媒体上,我们从未上传过如此高清无码的照片;其次,未来,AI 技术会不断变得更强大,我们无法知晓以后一张照片会被运用到何种程度,也不清楚对方的目的是好是坏;最后,对于新生的这家公司所做的这种应用,我持极为谨慎的态度,不会上传自己的高清照片,更何况该小程序之前就存在“霸道协议”。”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互联网应用于用户隐私保护以及用户信息保存方面,已经存在诸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进行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需采取技术方面的措施,同时也要采取其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此来确保信息的安全,防止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出现泄露的情况,也防止其丢失。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在 2023 年 8 月 15 日开始施行。此《办法》是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风险的现实需要。它明确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预训练、优化训练等训练数据处理活动,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若涉及知识产权,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若涉及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法律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以上规定仅作参考,相关法规的适用需依据具体情况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