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百镜大战再升级:小米AI眼镜即将登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纷纷入局AI眼镜市场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4-20 10:01:35     128

百镜大战,还有好戏即将上演。

前段时间,MIJIA 智能音频眼镜 2 正式上线了。在短时间内,它的众筹额度就超过了 700 万元,并且提前售罄了。不过,部分米粉却感到有些失望,因为这款眼镜与他们所期待的小米 AI 眼镜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过,米粉们不必着急,根据新浪科技的报道,小米 AI 眼镜已经在途中了,它将会搭载高通骁龙 AR1 和恒玄 BES2700 这两款芯片。

QQ20250418-175526.png

(图源:小米)

小米曝出了 AI 眼镜产品,阿里巴巴也曝出了 AI 眼镜产品,字节跳动同样曝出了 AI 眼镜产品,甚至三大运营商被传已启动 AI 眼镜计划。

众多企业进行了探索,目前 AI 眼镜逐渐细分出了 AI 音频眼镜、AI 拍摄眼镜、AI+AR 眼镜这三大类。新入局者需要思考该选择哪条路线入局,身处 AI 眼镜市场的企业也需要思考该如何发力,这些都是所有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音频、拍摄、AR三分天下

洛图科技公布的数据表明,在三类 AI 眼镜当中,2024 年时 AI 音频眼镜占据主导地位,其份额高达 70%。AI+AR 眼镜处于其次的位置。AI 拍摄眼镜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了 2025 年的 1 月至 2 月,AI 拍摄眼镜的份额回落至 60%以内。AI+AR 眼镜的份额也有减少。而 AI 拍摄眼镜迅速崛起,份额上涨到了 28.1%。

2025_0418_72368203J00SUVXOF001XD200PE00F2G007W004O.JPG

(图源:洛图科技)

仅看这一数据的话,好像 AI 音频眼镜以及 AI 拍摄眼镜是最受消费者认可的。然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1、AI音频眼镜:门槛低,但场景有限。

AI 音频眼镜能成为 AI 眼镜赛道份额最高的产品,主要是因为其价格较为便宜。洛图科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 AI 音频眼镜的价格集中在 1500 元至 1999 元这个区间,而在今年 1 月至 2 月,价格下降到了 1000 元至 1499 元,在三类 AI 眼镜中属于价格最低的。

AI 眼镜能够维持在这个价位,这要依靠华为的卓越表现。洛图科技称,在国内 AI 音频眼镜市场,华为凭借 76.6%的份额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AC525CEB797DA98CAE2FA8A82E69AB1.JPG

(图源:华为)

不过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这样一来,华为的份额难免会被稀释掉。并且随着相关技术逐渐成熟,AI 音频眼镜的价格有希望一直下降。像 MIJIA 智能音频眼镜 2 的众筹价是 999 元,已经为这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

新势力品牌而言,AI 音频眼镜或许是它们进入 AI 眼镜行业时成本与风险最低的选项。AI 音频眼镜的重点在于音频播放,通常具备听音乐、录音、与语音助手对话、实时翻译等功能。它对镜片和镜架没有过高的要求,凭借供应链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便可以较为轻松地研发出成品。

AI 音频眼镜的难点是 AI 功能的融入。不过,语音助手的对话以及解答问题能够借助手机自带的 AI 助手来完成。而面对面翻译则可以向科大讯飞、网易有道等企业采购成品方案,这样相对比较容易解决。

成本和价格较低的 AI 眼镜,由于功能较少,所以产品续航通常比较长,这样就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比如华为智能眼镜 2 ,它的连续播放时间能够达到 11 小时,这使得用户完全不会有续航方面的焦虑。

相应地,门槛低的同时,AI 音频眼镜的上限也较低。事实上,AI 眼镜能实现的大部分功能,AI 耳机也能实现,且体验更优。AI 音频眼镜的设计,使其交互模式仅限于语音指令,这就限制了产品的上限。在功能更强大的 AI 拍摄眼镜上线之后,其份额难免会减少。

2、AI拍摄眼镜:当前主流,“准AI眼镜”。

2024 年底,闪极 AI 拍拍镜凭借 999 元的价格引发了轰动。该产品上线后就立即售罄。然而,如果真要讨论 AI 拍摄眼镜,那就不得不提及 AI 眼镜行业的领导者雷鸟。今年初,雷鸟 V3 开始进行预售。雷科技的一位伙伴看到了其具备骁龙 AR1 芯片、索尼 IMX681 传感器以及中文 AI 这三大亮点。他瞬间就放弃了购买 Ray-Ban meta 的念头,并且立刻购买了一台雷鸟 V3。

AI 拍摄眼镜实际上支持听音乐以及实时翻译等功能,它可以被视为 AI 音频眼镜的升级版。两者在硬件方面的差异主要在于,AI 拍摄眼镜通常会配备摄像头,并且会搭载性能更强的芯片。

以雷鸟 V3 作为例子,骁龙 AR1 芯片给它奠定了性能基础,它能够应对一部分高负载的场景,并且在未来进行系统 OTA 升级时,其空间也会更大。而 AI 音频眼镜对于性能的需求不高,一般不会提及所搭载的芯片,并且其 OTA 升级的空间也相对小一些。

雷鸟 V3 因多出了摄像头,不仅能够进行第一人称拍摄,而且提高了设备与现实世界交互的上限,还可以借助定制的通义千问大模型来进行物体识别以及图像翻译。

2025_0327_C7C9DEE9J00STRQ6K002HD0018Z00U0M.JPG

(图源:雷科技摄制)

一颗额外的摄像头以及性能更强劲的芯片,提升了 AI 拍摄眼镜的上限。若去掉可显示画面的镜片,有助于延长产品的续航时间。经雷科技实际测量,雷鸟 V3 在满电状态下能够连续播放音乐约 3 个小时,拍摄续航为 30 分钟。此续航成绩并非优秀,但与 AI+AR 眼镜相比,要强很多,因为许多 AI+AR 眼镜需要外接供电设备。

维深信息Wellsenn XR 爆料称,阿里巴巴在开发两款 AI 眼镜。其中一款是 AI 拍摄眼镜,其镜片无法显示内容,搭载骁龙 AR1 以及恒玄 BES2800 芯片。另一款是 AI + AR 眼镜。有趣的是,Rokid 这个品牌以及 INAIR 等较早进入 XR 行业的品牌,目前暂时还没有推出 AI 拍摄眼镜。正因如此,这一赛道显得较为空旷,也更适合新势力品牌进入。

Rokid、INAIR 等企业没有推出 AI 拍摄眼镜,小雷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这些企业进入 XR 行业后,其目的是打造下一代计算平台。它们的技术研发一直围绕着 AR 设备展开,主攻的是高端市场。并且它们没有因为 AI 的到来而轻易改变自身的发展方向。

2024 年国内 AI 拍摄眼镜价格大多在 3000 元以上。今年 1 月到 2 月,价格下降至 15000 元到 1999 元之间。闪极 AI 拍拍镜的出现,表明 AI 拍摄眼镜价格仍有下降的余地。AI 拍摄眼镜与 AI 音频眼镜价格相差不是特别大,然而其功能和性能有了大幅提升,有望在今年成为 AI 眼镜市场的新宠。

雷鸟创新的 CEO 李宏伟在接受采访时讲道,AI 眼镜若不带显示,那它是 AI+AR 眼镜发展的首个阶段。这种不带显示的 AI 眼镜必定要过渡到带彩色显示的 AI 眼镜这一阶段上去,而带彩色显示的 AI 眼镜一定会将不带显示的 AI 眼镜替代掉。

AI 眼镜相较于 AI+AR 眼镜,不需要考虑镜片成本和能耗,并且价位更为亲民,或许是当前企业进入 AI 眼镜市场的最佳选择。然而,它就像新能源汽车中的插混车型一样,属于过渡性产品,会长期与 AI+AR 眼镜共同存在,但最终会被取代。

3、AI+AR眼镜:下一代计算平台向我们走来。

AI+AR 是老牌 XR 企业的优势领域。像 Rokid AR Lite 配备了亮度高达 600nit 的 Micro LED 屏幕。它能够提供 150 英寸到 300 英寸(等效 10 米距离)的可调节超大巨幕。这样在家里也能体验到宛如影院一般的大屏视觉享受。Rokid AR Lite 除了拥有官方提供的众多游戏和应用之外,还具备与 PC 串流的功能,从而能够丰富应用场景。

INAIR 推出的 INAIR 2 Pro 能够提供 134 英寸(相当于 4 米距离)的大屏,并且可以直接连接 PC、Switch、手机等设备。INAIR 还与豆包、文心一言、智谱 AI 等大模型合作,打造了系统级的智能体验,这种体验支持 AI 进行实时翻译和实时会议转写。

星纪魅族 STARV Air2 拥有专业大模型以及知识库,并且贴心地添加了 AR 导航功能,以此来发掘镜片的潜力。而它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该产品内置了 204mAh 电池。

QQ20250418-174431.PNG

(图源:星纪魅族)

INAIR 品牌的部分产品通过大量传感器实现了 3DoF 悬停等功能,XREAL 品牌的部分产品也通过大量传感器实现了 0DoF 云台模式等功能。空间感知功能既能优化观影、游戏时的画面效果,又能在工业、出行、办公等场景发挥作用。

AI+AR 眼镜依据能否独立运行进行分类。其中一类产品不搭载独立芯片和电池,像 Rokid AR Lite、INAIR 2 Pro 以及星纪魅族的 StartV View 等,它们要么外接手机、PC 等设备,要么购买官方提供的 AR 盒子;另一类设备配备了独立芯片和电池,例如星纪魅族 STARV Air2 和阿里巴巴正在研发的 AI+AR 眼镜,这类设备可视为 AI 拍摄眼镜的升级品。

AI+AR 眼镜能够脱离手机独立运行,这样才能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如果总是外接一个 AR 盒子,就不适合日常外出时使用。然而,考虑到镜片和性能芯片的能耗问题,厂商选择外接 AR 盒子也是出于无奈。

阿里巴巴为解决续航问题,采取的方案是在设备中加入两颗芯片。其一为骁龙 AR1,它负责高负载场景,能够提供性能支持;其二是恒玄 BES2800 芯片,此芯片负责低功耗场景。在用户不需要高性能的时候,能将设备转化为 AI 音频眼镜或 AI 拍摄眼镜。

双芯设计只是暂时缓解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能彻底消除用户的续航焦虑。一个不能全天使用的 AI+AR 眼镜,不太可能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要解决 AI+AR 眼镜的续航难题,电池技术的突破或许是唯一的办法。凭借高能量密度的硅基负极电池,手机电池容量已经能达到 7000mAh 了,这种材料将来有可能为 AI 眼镜提供全天的续航能力。

AI+AR 无疑在三类 AI 眼镜中前景最为广阔。所有入局者要成长为 XR 行业巨头,研发 AI+AR 眼镜是必要的。然而,续航难题以及空间感知技术等问题,困住了新势力品牌,使得许多 AI+AR 眼镜在体验上更像是电视和显示器的替代品,难以满足我们日常使用中的复杂需求。

AI+AR才是AI眼镜最终形态

AI 眼镜产品进行细分,这对消费者和行业都不是坏事。消费者能够依据自身的需求和预算,去挑选合适的产品,这样就能推动 AI 眼镜行业健康地发展。要明白,在 2024 年,AI+AR 眼镜的价格集中在 3000 元以上,而在今年 1 月至 2 月,2500 元至 2999 元以及 3000 元以上的产品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这些产品不适合用来推动 AI 眼镜的下沉市场。

2025_0418_45652208J00SUVXOE001UD200U000BIG00IT0077.JPG

(图源:洛图科技)

在三类产品当中,AI 眼镜的价格预计会一直下降,并且依靠其 AI 功能的优势去和开放式耳机展开竞争。AI 拍摄眼镜或许会逐步发展成为份额最大的品类,凭借着比 AI+AR 眼镜低很多的价格,还有更繁多的功能,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对于 AI+AR 眼镜来说,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是解决续航方面的难题,让 AI+AR 眼镜不再成为手机、PC 的附属品。

洛图科预测,2025 年中国的 AI 眼镜(普通智能眼镜和普通 AR 设备除外)全渠道销量会增长到 31.4 万台,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 188.5%。AI 眼镜行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有华为、星纪魅族、雷鸟等头部品牌出现。然而,这些品牌的出货量不是很高,行业尚未形成明显的头部化态势,任何品牌都存在机会。

AI 拍摄眼镜在今年 1 月到 2 月期间从零开始增长,已上升至 28.1%。它是新势力品牌进入 AI 眼镜行业的最适宜赛道。随着小米、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企业的进入,消费者的可选择范围会变得更广泛。此外,传统的 AR 和智能眼镜也将陆续具备 AI 功能,以此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给用户带来更完备的体验。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