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汽车保险理赔黑幕揭秘:虚假维修与恶意骗保如何成为牟利工具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4-24 14:02:32     199

_保险公司汽车理赔_保险理赔车险

汽车是消耗品,买来通勤难免会发生剐蹭。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事故车的维修会成为某些人的“香饽饽”,他们能通过虚假维修、恶意骗保等方式赚取大量钱财,就像之前媒体揭露的维修理赔利益链那样。

汽车保险暗藏理赔黑幕

在这里,我们用浙江宁波张女士所遭遇的“保险套路”举个例子。

2023 年 6 月,媒体有报道称张女士的车子在小区中遭遇意外碰撞。因为对方需承担全部责任,所以相关的维修费用由其投保的保险公司负责进行赔付。

虽说这就是一场平平无奇的意外。

张女士原本就因事故损伤未完全修好而一肚子火,等待了 20 余天后,她意外地发现自己车子的大灯、引擎盖等部件变成了“二手拆车件”,并且后视镜、门把手、车窗膜等位置也凭空新添了不少刮痕。

_保险理赔车险_保险公司汽车理赔

行车记录仪显示,在这 20 多天的修理期当中。张女士的爱车在 A 修理厂和 B 修理厂之间多次辗转。事后,所提供的修理发票是由一家从未露面的 C 厂开具的。

旧疾未愈,又增新伤。

张女士看着自己的爱车,首先找到修理厂要求返修。然而,对方再次维修后仍未彻底解决问题。此前积攒的情绪在此刻彻底爆发,她一怒之下提起了诉讼。最终,在法院和交通部门的主持下,保险公司、修理厂和车主三方达成了如下协议:

修理厂把维修费用退还给了保险公司,同时给车主提供了剐蹭赔偿;张女士的车被拆解到了维修之前的状态;保险公司重新进行了定损,并将维修工作委托给 4S 店。

当地交通部门在调节途中发现了一些情况。A 厂、B 厂、C 三厂之间存在“套路隐线”。同时,保险公司也存在“套路隐线”。

保险理赔车险_保险公司汽车理赔_

保险公司设定的定损金额为 28500 元。其中,12000 元被作为返点交给了事故车代理人,16500 元则交给了修理厂。

在维修期内,A 厂有定损能力,负责定损;B 厂收费和技术能力相对较低,负责维修;C 厂没有定损能力和维修能力,负责开票。这种做法使得最终用于车辆维修的钱不足保费金额的一半,大部分维修金都成了利益瓜分链条上的“润滑剂”。

车险陷阱还有何种形态

听完张女士的故事后,我们接着来看消费者在车险中踩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上海静安官方微信”有报道称,刘先生在 2024 年向某汽车服务咨询有限公司购买了二手车质保服务。之后车辆出现故障,然而商家却拒绝按照合同款项赔偿 5000 元,仅愿意支付 2850 元。因此,刘先生在与商家沟通无果后,将对方投诉到了当地的消保委。

调解人员进行调查后得知,对于刘先生的爱车 CVT 故障,商家质保所涵盖的范围包括金属带、全动滑轮、从动滑轮等零部件。同时,刘先生提供的维修单据中只有三项符合理赔的条件。

消费者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自己不是专业人士,无法看出问题所在,只是清楚购买了质保服务后,就能够享受相应的保障。

保险公司汽车理赔_保险理赔车险_

调解人员认为,CTV 出现故障这件事,虽然超出了合同所约定的理赔项目,然而合同中所列出的零部件质保范围本身也是有限的,所以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最终,本起事件是以“商家增加赔付 500 元,消费者同意和解”这样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有意思的是,在了解刘先生的经历的同时,相关文章还向我们指出了现阶段“车辆保险合同”中除了“描述模糊”和“责任不清”之外的另外两大签约陷阱。

即“利益捆绑”和“限制理赔”。

文章具体指出,有部分保险业务员会与修理厂建立合作关系。他们以“一站式服务”为理由,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虽然这种便捷服务的出发点是良好的,但是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却存在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情况。

部分商家会在合同中进行缩减理赔项目的操作。他们会试图在理赔清单里摘除“易损件”,以此来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同时也会侵损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三方入手整治车险黑幕

目前我国机动车的保有量是 4.53 亿辆,并且其中汽车的数量为 3.53 亿辆。

在机车保有量破亿的大背景下,与之相应的是车险业务市场也会越来越大。金融监管总局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 9100 亿元。

保险公司汽车理赔_保险理赔车险_

上文提到了诸多车险乱象,若要彻底整治这些乱象,恐怕需要从三个方向着手。

其一是消费者本身。

消费者应选择正规购险渠道,尽可能避开来源不明、不可靠的保险公司。同时,消费者还应仔细阅读合同,了解各项条款所指的服务范围,以及签约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以避免后续因“信息迷雾”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其二是保险公司。

他们作为理赔、维修服务的提供方,在面对各种乱象时需要尽到监管责任。因为相关维修费用是由保险公司自己提供的。如果旗下员工因私心而加入瓜分链条,那么他们所侵损的不只是消费者的利益,还有公司本体的利益。无论是从维护公司形象的角度,还是从维护公司财产的角度,亦或是从维护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去考量,保险公司都没有理由纵容“团队内鬼”。

其三是监管部门。

张女士的故事让我们知晓,如今在宁波,多个部门已经携手组建了“诚信修”专班。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凭借大数据模型,迅速对事故车辆的维修数据和保险数据进行比对。在此之后,团队成员只需到实地进行一番勘察,就可以在数据的辅助下,快速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以及车辆是否得到了有效维修。

这样一来,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多方面的保障。同时,汽修市场和保险市场的风气也将得到净化。最终,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模型。

参考: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