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何己派 编辑丨鄢子为
刘庆峰带领的科大讯飞,惊险扭转局面。
4月21日晚,这家合肥科技巨头,发布2024年成绩单。
公司前三季度净亏超 3 亿,承受着巨大压力。然而在第四季度,公司开始发力,成功挣回 9 个亿的利润,从而打了一个翻身仗。
时隔两年,这一年,科大讯飞的营收,重回双位数增长轨道。
有太多人关注,这家公司未来要怎么走。
22 日举行了业绩沟通会,这次沟通会至少在六个平台进行了直播。仅全景网这一个渠道,就有 30 万人在线。
董事长刘庆峰做总结用了足足 10 分钟。他语速快,还反复表态。他表示要在这一波 AI 浪潮中拿到更大回报,并且强调“一定全力以赴”。
力挽狂澜
收尾阶段,实在惊险。
经营面临压力,刘庆峰的团队在努力追赶业绩。在第四季度,其收入占全年营收的比重达到了 36%。
难得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去年大涨6倍多。
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解释,主要靠抓回款。
2024 年的销售回款接近 230 亿元,回款率达到了 98%。其背后的工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把控做得非常到位,确保了能够按时收回款项;二是在款项回收环节,公司的销售团队和财务团队密切配合,采取了多种有效的催收措施,使得回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五是,重点对逾期未回款的情况进行关注。
二是,主动对 GBC 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具体来说,要加强 C 端方面的工作,深入挖掘 B 端的业务,同时选择 G 端。
C 端的收入占比有所提升,现金流较为充沛;B 端所做的生意,选取的都是现金流状况良好的行业,像运营商、金融等这类行业;G 端的业务,会优先选择财政状况良好的客户,并且会结合政府专项债来进行考虑,以提升回款的及时性。
即便如此,公司计提了坏账减值损失,且该损失增加到了 10 亿元。刘庆峰作出解释,历年实际的坏账比例是极低的,同时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上市到现在,科大讯飞的市值从 32 亿提升到了千亿。刘庆峰一开始是以语音识别作为事业的起点,而现在他希望在大模型的战场中,能够获取更大份额的蛋糕。
他眼中有两个“轮子”,其一为做自主可控的通用大模型底座,其二是推动大模型应用落地。
一切紧锣密鼓推进,他掌舵者的角色,悄然强化。
去年 11 月,中科大资产经营公司出具了一份函件。这份函件确认,在一致行动协议期满终止之后,将不再进行续签。
到 2024 年底的时候,刘庆峰总共控制着 11.49%的表决权。科大讯飞的实控人以前是刘庆峰以及中科大资产经营公司,而现在调整为刘庆峰。
必赢之战
刘庆峰正引领着科大讯飞,将全部力量押注在 AI 上。同时,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充当技术提供商,一直在不断拓展产业应用领域。
大模型应用落地,一个重点方向,是央国企。
到 2024 年 12 月为止,它已经和中石油、国家能源等超过 20 家企业合作,一起发布了行业大模型,这些行业大模型覆盖了 300 多个应用场景。
2024 年全年,第三方统计数据表明。科大讯飞中标了 91 个大模型项目。这些项目以央国企客户为主。科大讯飞的中标项目数在厂商中位列榜首。其中标金额也位列榜首。因此,科大讯飞拿下了大模型“标王”称号。
我们在帮助他们训练模型方面走在前列,也在将其对接至场景中做运营方面走在前列。我们在这套工具链的使用上处于领先地位。客户清楚需要为工具链付费,也清楚需要为场景付费。
刘庆峰提及,能够拿下央国企客户,其关键之处在于拥有一整套能够得以落地实施的工具链。
在行业赛道中,教育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过去的一年里,智慧教育板块为整体贡献了三成的营收。
刘庆峰正全力主攻学习机产品,视之为“必赢之战”。
他认为,学习机在 C 端产品里是那种“绝对容不得虚假”的产品。因为它关乎孩子的教育,其意义比手机、家电对家庭的影响力要大很多。
学习机进入亿万家庭,其口碑与讯飞的口碑直接挂钩。
今年,科大讯飞打算全力推进学习机的推广工作。刘庆峰表明,在第一季度,线下学习机的销售数量实现了两倍的增长,并且线下渠道的规划与安排将会进一步加强。
学习机属于典型的软硬件一体的产品,并且它还涉及到科大讯飞的一个较大的调整动作。
管理层提及,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在讯飞的收入结构里,其所占的比例将会上升。与此同时,毛利率较低的政府类系统集成业务以及利润较薄的定制开发类业务,这两部分的占比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刘庆峰随后补充,总结为加强“产品化”。
与之对应的另一个动作是业务聚焦。它要收敛以前铺开的众多“根据地”。
2022 年的业务产线数量为 60 条。2024 年收缩至 46 条。同时在提升单产线的收入。去年开始出现了规模破 10 亿元的产线。刘庆峰称,很快就会有规模达到 50 亿元的产线。
“越聚焦,核心竞争力越强,毛利率越能保障。”他表示。
巩固底座
今年开始,DeepSeek促使 AI 基模的战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业绩电话会的提问部分,有一些投资者较为关心,对于通用大模型的底座,科大讯飞是否需要继续增加投入呢?
自主可控的底座模型有了,这样才能够把行业模型做得比第三方更好。刘庆峰的态度很明确,一方面要做,另一方面还要下大力气。
3 月,科大讯飞 G/B 端的重点商机储备同比提升近 50%。
刘庆峰称,开源模型激发了大众对大模型的强烈认知。各行业对使用大模型有紧迫感。在开源模型难以触达的领域,以及对大模型有强安全需求的领域,科大讯飞有了更好的商业机会。
换句话说,有自己训练的通用模型,才能在专用模型上做得更好。
4 月 21 日,讯飞星火 X1 进行了升级。科大讯飞介绍说,在通用任务效果评测方面,它全面与 OpenAI o1 和 DeepSeek R1 相对标。
我们要抢占大模型的这一波“根红利”,这就意味着要把底座做好。刘庆峰表示。
现在,刘庆峰囤积了足够的算力。
过去的两年里,团队拥有的国产卡数量为 1 万张。并且,还需要拿出其中的 30%与华为一同进行测试。而现在,团队能够使用的卡的数量达到了 3 万张。
2024 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会维持在 20%左右。刘庆峰表示,有很多人曾跟他计算过,即便只拿出 10%的研发比重,也已经相当可观了,并且还能够腾出二十多亿的利润。
他提到,以后若收入增长快于研发投入,那么研发占比会逐渐降低至 20%以下,这样就能释放出更多的利润。
现在,还不是“腾”的时候,科大讯飞还得坚定投入,升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