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港交所耗资 63 亿港元购入中环物业作总部,背后有何深意?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4-29 09:01:37     192

港交所“抄底”香港写字楼?

4月24日 “港交所” 公布消息 称其耗资63亿港元 向香港置地购入 “中环交易广场” 一期相关物业 用作集团总部及办公室 过去40年 港交所一直在中环交易广场租赁办公楼层 此次由其全资附属公司Aurora出面 购入的物业包括交易广场一期 即第一座 第42楼至50楼连平台物业 实用面积总计14.7万平方呎

这是在香港证监会于2023年花费54亿港元从太古地产购得港岛东中心12层楼层之后,又一次出现金融监管机构买入写字楼用作自身办公场所的情况。港交所主席唐家成称,今年正好是港交所上市25周年。建设总部,不仅能够提高交易广场作为金融地标的地位,还能展现港交所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长期支持以及信心。

香港是连接祖国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直接提出,要全面深化香港国际交往合作。要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港交所是香港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机构。其投资行为能被解读为对本地经济的信心。

到2025年3月20日时,港交所迎来了42家企业进行IPO。这些企业募资总额达到897亿港元。这个数字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1.5倍。这也体现出市场对港股IPO活动充满高度热情。就在刚过去的4月21 - 27日这一周,有8家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申请。有3家公司通过了聆讯。还有1家公司进行招股。冲击的内容是IPO

华南某地国资控股平台相关负责人陈景瑞告诉记者 这波港股高潮 是由市场环境改善与政策层面导向共同推进 二者形成了默契配合 自去年起 中国证监会便已开始从政策层面加大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从多个层面加快改革步伐。它做好了迎接更多中国企业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准备。特别是在如今A股市场收紧、美股形势不明的市场环境下。港交所为那些寻求“A+H”上市机会的众多企业。其首次公开募股审批时间已从2022年的61天缩减至28天。几乎减少了一半。

当然,部分中国企业赴港上市背后,或许存在无奈之举。陈景瑞说,特别是现在很多企业存在对赌、回购压力。赴港上市或许能暂时解决这类生死存亡的难题。赴港上市也给背后 VC/PE 机构股东多一个退出选择

63亿“买+租”14层楼,做永久总部

此次港交所的出手,被认为是最大型的商用办公室交易之一。

此次收购交易广场相关楼层用作永久办事处。这为港交所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投资机会。还彰显了港交所支持香港成为国际领先金融中心发展的长期承诺。

近年来港交所长期在香港中环交易广场租赁办公楼层。这一租赁时长达到40年。梳理时间线可知。交易广场是置地公司在1985年竣工的商业项目。其底层大厅曾专门用作联交所交易大堂。2018年。该交易大堂改建为香港金融大会堂。用于举办标志性的敲锣上市仪式以及各类金融活动。在香港特区 不少金融行业企业应对不同房地产周期 有多种选择 “购买加租赁”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是其中之一

港漂买房_香港港岛买房_

从公告可知,港交所花费63亿港元。向置地公司购买中环交易广场一期9层办公楼。还包括平台部分铺位。将其用作永久总部。涉及实用面积14.7万方呎。平均呎价为42849港元。

此次交易包含交易广场一期第42楼至50楼,共9层办公室。还包括1楼及2楼与香港金融大会堂相邻的部分区域,也就是平台多个铺位。办公室楼层预计12至18个月内分阶段完成交易。平台物业预计今年9月或之后完成收购。

港交所除买入上述物业外,还与置地签署新的长期租约。租约租用交易广场第2座的5层办公室,租赁期9年,这5层楼面目前已被港交所使用。港交所买入的9层办公室,部分楼面有其他租客,租约期满后,这些楼面将被港交所收回自用。之后,港交所会把租用交易广场其他楼层的员工,迁入这9层自置物业内。

也就是说港交所通过“买+租”的方式总共利用交易广场14层楼面作为总部。位于平台层的6个铺位日后会改建成连接金融大礼堂的接待大堂以此提升访客体验。另外第一座天台日后也会设立港交所标志。港交所称将用内部资源支付全部费用目前已支付10%定金。

置地还承诺额外投入4亿元。这笔资金将用于优化与港交所相关的周边设施。具体包括设立港交所专用接待大堂,该大堂要直接连至香港金融大会堂。同时,在公众区域设置带有港交所品牌的标志。这些设施将在未来数年完成。截至2024年底,港交所账面上持有现金及等价物约1343.65亿元。在其2024年度报告内未见持有任何物业。

港股IPO,爆了!

4月15日,ADC领域的明星企业映恩生物在港交所上市。其IPO首日股价大幅上涨,涨幅达113%。此次上市创下了自2022年以来18A企业的最大融资规模纪录。然而,在这光鲜的背后,映恩生物面临着严峻局面。过去3年该企业累计亏损达18亿,还面临对赌压力。对赌协议规定,如果在2025年前不能成功上市,投资者有权以10%至30%的年利率赎回股份

4月14日,“卡游”公司更新招股书,再次向港股IPO发起冲击。卡游在2021年6月获红杉和腾讯以A轮优先股方式入股,对价1.4亿美元,卡游整体估值达9亿美元。该笔投资有对赌赎回条款,提到一个时间点是“优先股发行日期起计第五周年”,也就是2026年。若双方约定的条款未完成,投资者能够要求卡游赎回全部或部分已发行在外的优先股。每股优先股的赎回价格,会再加上自适用发行日期起,按股份发行价每年8%的利率计算得出的应计利息。

这些并非只是个别情况。把时间线拉长来看。无独有偶。3月7日。保险中介机构“手回集团”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该公司在2024年1月、7月曾两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材料。但两次都没有成功。从最新招股书可以看出。手回集团或许是因为对赌协议的压力。所以急于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招股书表明,该公司于A轮、B轮、C轮融资时和投资者约定了含撤资权的特殊权利条款。要是IPO失败,投资者能够依据这些条款行使撤资权,这时手回集团要履行回购股份的义务。手回集团的投资者里有歌斐资产、经纬创投等知名机构。到2024年末,手回集团所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13亿元。公司在三轮融资里,总共获得了1.35亿元的融资。要是公司接下来不能依靠自身业务达成“造血”。那么可能没办法履行对上述投资者的回购责任。

此外还有,今年2月,周六福自2019年起第五次尝试进入资本市场,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从A股转战港股,这份执着背后或许是李氏兄弟对赌失败,需回购1.6亿元股份。

不以退出为目标的投资,都是耍流氓。

如今 VC/PE 们急于退出。近两年对赌、回购话题多次引发创投圈关注。越来越多诉讼及纠纷出现在 VC/PE 机构与被投企业间。当下 DPI 成为 LP 甄别 GP 的重要考量。在退出方面不少 VC/PE 重新思考策略。记者了解到当前市场上不少机构考虑通过并购等方式退出项目

华南某国资背景机构合伙人赵亮告知融中,在退出方式方面,必定会优先促使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走上 IPO 道路。然而,由于基金存续期的影响,部分优质项目也会思索通过产业并购、上市公司并购的方式来退出。除了 IPO,不存在不能“卖”的项目。不过,一二级市场投资获利的逻辑终究存在差异IPO减持需综合考量市场流动性、产业周期等影响因素。故而不少VC机构会选择在Pre-IPO前抢先清仓。只要能退出就抓紧退出。

比如溜溜梅的母公司溜溜果园,4月16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这是它在2019年冲击A股上市失败后,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挑战。值得一提的是,自成立以来,溜溜果园总共获得四轮融资。其中,红杉资本在2015年投入1.35亿元参与溜溜果园A轮投资,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2024年6月 溜溜果园以减资形式回购红杉全部股权 2025年1月完成减资登记 减资数额为10588235元 减资完成后 红杉不再是溜溜果园股东 也就是说 红杉陪跑9年后清仓退出 溜溜果园“仓促”启动IPO

毫无疑问,VC/PE对赌是这波港股上市潮的主要动力之一。

“喜迎”中概股回流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4月13日在司长随笔中称,针对全球最新变动,已指示证监会做好准备。还指示港交所做好准备。若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想要回流,必须让香港成为其首选上市地。

当前 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大概有400家 其中大约20家中概股实现了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

去年 为配合相关意见 证监会与香港方面再度深化合作 采取5项措施 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 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其中 有一条非常重要 即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港交所进行一系列改革,目的是吸引内地企业与新兴市场企业赴港上市,在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方面发力。过去12个月,港交所IPO审批时间有变化,中位数从原来缩减至28天,和2022年的61天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半。另外,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为高市值A股上市公司开通快速通道,“A+H”一直受到青睐。

上个月 蜜雪冰城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上市前 其融资认购倍数达5324倍 认购金额为1.84万亿港元 刷新港股市场新股认购纪录 上市后 蜜雪冰城市值近1500亿港元 远超奈雪的茶 茶百道 古茗三家港股茶饮企业市值总和 除蜜雪冰城外 泡泡玛特 老铺黄金等消费股 以及阿里 腾讯 小米 地平线等科技股 股价也迎来暴涨

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恒生指数的涨幅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到3月24日收盘时,恒生科技指数在年内急剧上涨,涨幅超过26%,在全球资产表现中排名第一。恒生指数的涨幅也达到了18%,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并且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市场中领涨。随着港股交易进入“狂飙”状态,许多企业打算抓住这个机会,将赴港IPO列入日程安排。老乡鸡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八马茶业也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沪上阿姨同样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周六福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奇瑞汽车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在谋划赴港进行二次上市。海天味业在谋划赴港进行二次上市。安井食品在谋划赴港进行二次上市。三花智控在谋划赴港进行二次上市。赛力斯在谋划赴港进行二次上市

事实上香港已准备好承接这波中概股回流。当然部分中国企业赴港上市背后或许有无奈之处。华南某地国资控股平台相关负责人陈景瑞告诉记者。这波港股高潮由市场环境和政策层面导向共同推动。但实际上如今不少创新企业都面临对赌、回购压力。赴港上市能够暂时化解这类难题。赴港上市还能为背后的VC/PE股东增添一个退出选择。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