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周末去打野?原来是挖野菜!社交平台超火的春日活动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4-30 09:01:28     299

“周末去打野不?”Judy打开微信,男朋友的短信跳了出来。

这已经是他们最近两个月第三次讨论“打野”议题。

不是打电竞,而是今年春天最火的户外活动——挖野菜。

选一个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周末,年轻人走向田间地头,他们举着园艺铲和剪刀,一个个当起了“王宝钏”,一边挖野菜,一边用手机辨认挖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

小红书上,“挖野菜”的讨论超86万次,各大社交平台上,寻觅“野菜搭子”的人不少,网友们彼此分享当地挖野菜宝典及各种野菜吃法,比如“上海三大挖野菜宝地”,“广东蕨菜正当时”,“今日份折耳根+野葱大丰收”等等 。

更有意思的是,就连野菜相亲局也在上海等一线城市火了起来。

携程数据表明,自3月以来,“农庄 + 时令采摘”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上涨了50% 。飞猪的《2025清明假期出游快报》显示,清明假期中,包含挖野菜体验的旅游热度同比增长了47% 。

没想到有一天,连野菜也能成为年轻人社交货币的一种。

01 牛马变野人, 更有趣的自然疗愈法

对于挖野菜这件事的魅力,Judy自认是有发言权的。

几个月之前,Judy还是个95后,她不沾厨房的烟火气,一心只点小外卖 。

挖了两次菜后,她已能熟练辨认荠菜与苦菜的纹路,手机相册存有二十余种野菜图鉴。即便鲜有空闲,Judy仍愿意去盒马线下逛一逛,目的是将超市里新鲜售卖的蔬菜和自己挖到的做个横向对比。

Judy怎么也不会想到,她向来对户外没兴趣,却会迷上挖野菜这件事 。

Judy把情迷挖野菜的180度大转变归因为“无与伦比的情绪价值”,她觉得放松的心情就跟小时候郊游时一样,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 。

在钢筋水泥的办公室里长时间停留,人真的会变得抑郁,会感觉患上了“自然缺失症”。这么做的初衷大概是我想多看一看白天的太阳。Judy的言语中透着几分苦中作乐,与其说是苦涩,挖野菜是她找到的最适合自己的自然疗愈法 。挖野菜时,你会自然放下平时不离身的手机,能短暂逃离被PPT和截止日期填满的日程表,从而感受最纯粹最质朴的生活本真,它可能是一株你根本不认识的植物,可能是意外发现的一只美丽蝴蝶,还可能是一不小心踩到的一坨狗屎。

通常,Judy的男朋友负责挖野菜当天晚餐部分,Judy给他打下手,俩人根据挖到的野菜随机选做什么菜,有种一条龙开盲盒的感觉,还会“假装我俩在玩《向往的生活》和《野生厨房》,忙活一天,收获精神和食材上的双丰收,超级划算。”

我们应该如何定义“打野”?

大概就是综合了“农家乐”与“Citywalk”以及“户外”之后形成的一种升级形式。

打野和Citywalk类似,都是在探索一座城的更多可能性,只是一个更具城市现代感,另一个更具自然感。更奇妙的是,若你在公园里打野,还能同时感受到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感。

过去我曾参加过摘草莓这类农家乐活动,然而在我看来,这种野趣不够“野”,它完全是一套事先设定好的程序,流程和结果一眼就能看穿。挖野菜则不一样,到底能挖到什么,野菜能做成什么样的晚饭,都具有不可预知性,所以当然更有意思了。

在物质供给过剩的时代,稀缺的并非商品自身,而是消费场景创造出的获得感。

比城市漫步更加丰富,比采摘草莓更具随机性,比徒步旅行更省力,这或许就是打野的魅力所在。

02 下地挖菜时,始祖鸟和平替是平等的

对Judy来说,挖野菜具有吸引力,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或缺,那就是足够便宜。

对于那些只想去大自然放松一下,在忙碌中抽出时间找点乐趣的年轻人而言,几乎能够以零成本实现这项充满趣味的活动。

重体验、低成本的两大属性也和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观完美契合。

打野是户外的一种衍生形式,然而户外、野奢露营等对我而言都太贵了。买一顶较好的帐篷要花费大几千,买一件较好的冲锋衣同样要大几千。即便不买只租,一次露营人均成本也在200元左右。相比之下,打野成本很低,低到甚至近乎0氪金。我无需购买昂贵的登山鞋,更不需要始祖鸟冲锋衣。几千、几百、几十的装备,大家都一样。”

Judy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网友的观点。

对于打野而言,你的装备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它好像在不经意间契合了户外运动的平权理念。

无论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大家都能够享受这份简单的快乐,这份快乐来自田间地头 。

而近两年,平权思维在露营上也得到了体现。

云露营与实战露营相比,大家在网上看到的是曼妙场景,而真实体验之后则是麻烦感,二者几乎形成了鲜明对比。

目前小红书上,大部分露营博主只是在展示昂贵的装备,呈现美丽的风景,展示好吃的食物,却对背后的麻烦只字不提。

露营就是自找苦吃,现在已经放弃精致露营了,如今我是在荒野求生,睡在车里,再搭个小帐篷 。

Snow peak有“露营界爱马仕”之称,它家招牌帐篷自2023年起销量不佳,因业绩不好面临退市风险,和高性价比国产品牌相比,多数人实测后感觉好用程度与价差不符 。

对于一个利用率不高的单品,是否值得花极高的价格去购买,当对装备的喜爱超过了户外活动本身,这是否属于本末倒置,从入坑到弃坑,冷静下来的消费者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对比大多数户外运动,打野显得格外“朴素”。

它的刚性要求不多。只要你乐意,别说郊区,就连小区花园都行。也就是说,下班后你能依心情去打野。这是个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舒缓心情,还无需花钱,上哪找这么好的事?

挖野菜似乎找到了一种更细分却更具有普适性的赛道。

在这里,不存在过度消费的情况,也没有盲目跟风的现象。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你是否热爱运动,无论愿意花多少钱去进行户外相关活动,都能在挖野菜这件事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真正的野趣,它从来不在于那些昂贵的装备之中,也不在于奢靡的场景布置里面,而是在于大自然本身。

03 网红与沉淀

挖野菜这件事突然爆火,这使得城市野菜地图成了热门旅游词汇里的一部分 。

但需要注意的是,摆在野菜经济面前的有着太多的前车之鉴。

第一,热度的可持续性存疑。

前几年,露营作为后疫情时代的产物,一度在年轻人的圈子里非常火爆。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大家的热情就消退了,而且消退的速度比预期还要快。

全国许多营地目前已经陷入了经营困难的境地。

自2025年3月起,途居孝感双峰山营地相关产品的整体销售相较于去年同期出现下滑,消费者在营地内的二次消费情况严重降低,仅为去年同期的50%。企查查数据表明,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露营相关企业注册量增长迅猛,然而在2024年,露营相关企业注册量为6.46万家,同比下降了7.97%。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地方,陆冲、飞盘等曾经在户外领域属于小众但非常热门的运动,如今热度也迅速消散。甚至有行业内的人士预估,大概90%的飞盘俱乐部将会面临停业的局面。

是人们对户外的热情不再了吗?事实或许刚好相反。

根据《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2 - 2023)》可知,中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突破4亿 。只是,在强烈的需求调动之下,市场的供给会成倍增加 。许多行业在国内蓬勃增长的初期,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 ,进而导致产业周期被迅速压缩 ,行业内部的产能出清也就不足为怪了 。与此同时,户外运动兴起,演化出大量细分赛道,这些细分赛道有一定数量消费者体验,然而必须承认,其中多数项目消费频次不高,更不用说一部分人只是来“凑个热闹”的。

于是,最终的陆冲大多只能是户外俱乐部下属项目分支中的一员,不是日常主力。最终的飞盘大多也只能是户外俱乐部下属项目分支中的一员,并非日常主力。

同样的情况或许也会在打野身上重演。

第二,如何在优质管理下将“网红”造就成“长红”?

大批量露营企业走向消亡,这其中存在行业需求度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绕不开那些想赚快钱的商家自身存在的短板问题。

露营基地扎堆呈现出“网红化”的现象,但其背后却存在忽视服务以及基础设施的情况,最终导致游客们连一个垃圾桶都寻觅不到。这些露营基地依赖流量,然而却缺少自身特色,管理不善已然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 。

公厕,我完全接受旱厕,但是XX的公厕,我经历过的最夸张的,没有之一,完全让人无从下脚。

在一窝蜂的初期阶段,网红品牌诞生是很正常的事,困难之处在于,在经过优胜劣汰后,它能不能长期沉淀下来,这也会成为留给野菜经济的一道附加题。

必须承认,野菜经济是消费者自发形成的一种活动,因受到季节、天气等诸多条件限制,它很难形成大规模产业。

然而,野菜经济的兴起给商家带来了强烈启示,春天能挖野菜,夏秋冬三季自然也能衍生出其他形式的当地游乐活动。乡野踏青正从“精致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未来,在“四季IP”催化下的农村振兴新思路值得当地政府和商家共同开拓。

“横扫班味,做回自己”。

此刻Judy满心期待着周末的打野活动,据说这一次男朋友又找到了新的秘密基地。

这些年轻人蹲在田埂上,他们正在采用最原始的方式,以此为失控的现代工作制度按下暂停键。

都市丽人摘下Lamer面膜,走向田间地头,露营经济找到新的叙事切口,这场始于铁锹与竹篮的也才运动,正在重塑新时代下消费的价值坐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考拉是只鹿,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