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券商白名单公布31家登榜安信证券等4家上榜

作者:软荐小编      2023-10-13 22:10:38     131

财经社6月21日电(记者林健)备受业界关注的券商白名单时隔近一年再次更新。

6月21日,证监会公布了最新的证券公司白名单。 最后一次披露是在去年六月。 此次新增东方证券、东方财富、国联证券、财通证券、西部证券等5家券商,转让东北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国开证券等4家券商。

此次共有31家券商上榜,包括安信证券、华西证券、北京高华证券、华信证券、财新证券、南京证券、财通证券、瑞银证券、东方财富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东方证券、西部证券、东吴证券、西南证券、东兴证券、兴业证券、高盛高华证券、中金公司、光大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中航证券、国金证券、中泰证券、国联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中原证券、华泰证券。

图为“白名单”的变化

中国证监会经常根据证券公司的合规和风控情况,持续动态调整白名单,包括及时调整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剔除。 自首次披露以来,证监会已发布8次白名单。 这8项披露内容有4处变化。 以下是变化:

2021年5月至2021年8月,榜单将维持首批29家券商;

2021年9月,新增券商国开证券;

2021年12月,名单不变;

2022年3月,西部证券、浙商证券、华宝证券转让;

2022年6月齐鲁证券行情软件,新增广发证券、兴业证券、财新证券;

2023年6月,新增东方证券、东方财富、国联证券、财通证券、西部证券,剔除东北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国开证券。

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下一步,证监会将围绕监管主体责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总结评估实施效果,突出精准高效。证券公司支持科技创新,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好服务居民。 定位服务实体经济多元化金融需求等功能。

部分券商被移出首批白名单

可以看到,最新披露的白名单企业数量是自2021年5月首次公布以来最多,达到31家。 此前还没有超过30家企业。 其中,西部证券于2022年3月转出后重回白名单; 国开证券于2021年9月划转后转出。

此外,首批29家券商中,平安证券、招商证券、东北证券等此次被移出白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仍有少数龙头、“准龙头”券商此次未能进入榜单。

据了解,按照“分类监管、放权监管”的思路,证监会对公司治理、合规合规、风险控制有效的证券公司实行白名单制度。 该制度的建立和披露,是为了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齐鲁证券行情软件,压实证券公司内控合规主体责任,集中利用有限监管资源,提高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合规性。发挥机构监管的有效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自2021年9月起,白名单披露频率由最初的每月更新一次改为每三个月一次,现改为每年一次。 白名单主要供证券监管机构使用,证券公司不得将其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

白名单与证券公司的分类评级密切相关。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2022年券商分类评级结果将不再公布。 相反,它们将在背对背、一对一的基础上向证券公司披露。 2023年的分类评级工作正在进行中,也可能会公布。 “点对点”出版。 据财联社记者目前掌握的2022年券商评级结果来看,进入白名单的券商通常为“BBB”级以上,“A”类券商仍是主力。

持续激发创新试点企业活力,更多指标入榜正在酝酿之中

齐鲁证券手机版下载_齐鲁证券客户端_齐鲁证券行情软件

如何进入白名单? 在此名单下,券商将享有哪些权利?

据证监会官网消息,对于入围名单,证监会将按照“声明就是承诺,承诺就是责任”的要求。 前期,证券公司将按照白名单制度的标准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承诺申请材料真实、准确、完整。 经中国证监局初步评估、相关部门会内审核、并向行业内公示征求意见,最终确定券商白名单。

对于列入白名单的券商,取消部分监管备案要求。 同时,对于确实需要保留的监管报送,将简化工作流程,由事前检查转变为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 具体来说,经纪商可以享受以下好处:

首先,如果可以的话,减少。 对列入白名单的券商,取消发行永续次级债券、为境外子公司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承诺、为境外子公司增资或融资等监管意见书要求。

第二是尽可能简单。 简化某些监管意见的出具流程。 首次发行、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短期融资券、金融债券等申请不再按此前程序征求派出机构和沪深证券交易所意见。 确认符合法定条件后直接出具监管意见。

三是创新试点企业必须属于白名单,非白名单企业不予受理创新试点业务申请。 本着依法审慎原则,列入白名单的企业将继续按照现行规则和程序申请创新业务监管意见。

四是未列入白名单的券商不符合监管意见书的豁免或简化程序,将继续按照现行程序申请各类监管意见书。

此外,为切实增强白名单公司的获得感,证监会将在总结评估监管意见、实施白名单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将更多监管事项纳入白名单管理,将有限的监管资源集中于白名单管理。关键领域。 进一步增强监管有效性,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财联社记者 林健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