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7日举行的搜狐技术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网络通信与安全实验室主任刘云杰发表了主题为“6G通信与空中新时代”的演讲。空间、地球和海洋综合网络。”
刘云杰认为,6G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基站覆盖。 当然,城市仍然会有地面基站覆盖,但广域覆盖只能到空中,即基站安装在卫星上。 卫星研制已成为世界竞相竞争的新领域。
“具体怎么把手机和卫星连接起来?这么远的距离怎么连接?手机天线不可能很大。我觉得我们可以增加卫星天线的连接,和太阳能电池板结合起来。理论上是可能的。” 刘云杰表示,卫星控制和地面控制要协调,地面要投入大量的算力来支持。
以下为刘云杰院士讲话主要内容:
今天我主要谈谈目前6G通信网络的一些挑战和问题,以及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是6G发展的愿景。 大家都知道6G还在爬坡过程中,现在大家都想聊6G。 因为每一代移动通信都有一个愿景、一个目标和一个特点。 6G的目标和特点是什么? 我个人的看法就四个字:“全区域覆盖”,也可以称为空、天、地、海的无缝覆盖。
因为这是大家期待已久的问题。 尽管5G基站拥有全球最多的基站,但距离全覆盖还很远。 但为什么6G现在可以实现全覆盖,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6G进入了太赫兹等高频应用的频谱资源。 大家都知道,频率越高,参数就越大。 现在实验室的太赫兹范围已经超过100米。 我还没有看到更多。 未来拓网手机基站定位软件,只有几百米。 有基站,覆盖范围很广。 当然,人口多的城市需要地面基站覆盖,但广域覆盖只能到空中,即基站安装在卫星上,从卫星向下进行覆盖。
为什么我们现在谈论卫星? 技术进步使之成为可能。 卫星研制已成为全球新的竞争领域。 马斯克的星链现在拥有超过4000颗恒星,他计划拥有超过4万颗恒星。 这个例子有很多,都是搭建一些资源,做一些探索。
我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卫星控制必须与地面控制协调,大量的计算能力需要地面支持。 另一种观点是应该通过集中控制和分布式控制协调来解决。 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基于微服务的架构,包括多机部署,也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
另一个挑战是移动电话。 未来如何将普通手机与卫星连接起来,是广大用户所需要的。 这么远的距离怎么连接,而且天线又不能做得很大。 我认为卫星天线连接应该扩大并与太阳能电池板结合起来。 这个解需要计算,理论上是可以的。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领域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无人机和浮动平台。 在该字段中,计算被放置在顶部以覆盖地面上的一些区域。 法国等国外也在天空覆盖平流层,可以与卫星相辅相成。 如今,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十四五”规划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安排,我们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布局。
6G通信如何与整个地面网络融合?
地面网络面临的挑战也相当复杂。 首先,在数字经济方面,我国并不孤单。 发达国家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安排。 未来,计算能力将是标志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因为未来,当我们进入人工智能社会时,计算能力应该无处不在,像水和电一样方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每个人都在谈论 ChatGPT。 大模型ChatGPT是如何训练的?
ChatGPT位于微软计算中心,拥有280,000个CPU和10,000个GPU。 每个GPU有400G网络吞吐量,等于40,000个100G带宽的网络吞吐量,加上280,000个CPU网络吞吐量,400G网络吞吐量训练这个大模型。
另一件事是计算能力。 在GPU芯片解决之前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我认为并行计算和协同计算只能通过算力的集群来实现拓网手机基站定位软件,解决算力的矛盾。
要解决如此大吞吐量的计算能力,“东数西算”必须解决参数的基础。 网络存在丢包,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一个确定性的网络来满足无损长距离的参数。
这种确定性网络不仅是计算能力网络所需要的。 在工业互联网中,包括3GPP制定的标准、国际电工联盟制定的标准、美国能源部制定的标准,都将确定性网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 当前消费领域的metaverse、AR/VR和数字孪生对于确定性网络也有非常具体的指标,包括测试、抖动、丢包和带宽。
针对这种情况,国际上正在部署新的网络架构。 因为互联网在消费领域为人类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当互联网进入实体经济后,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包括对算力的需求,就需要新的网络架构。
我们来看看国际上对广域无损参数的测试。 2008年,美国橡树湾国家实验室研究了10G光纤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无损传输参数。 现在NVIDIA也在测试300公里的网络,包括RDMA无损参数的测试。
实体经济、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包括算力网络,都需要这样的能力,可以提供分钟级的激活、微秒级的确定性,包括千万级的能力交换,这是基于交通资源的共享。关于微服务。 ,包括防止DOS攻击的能力,这是现代网络所需要的能力,这就需要新的网络架构。
这种新的网络架构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硬件和软件的解耦。 软硬件模块化的功能要尽可能的细化,尽可能的可调度、可重构,使整个资源充分为未来的智能化服务。 这需要一个庞大的网络操作系统。
如今,移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在国外均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可以独立控制网络操作系统吗? 我们目前的网络操作系统已经在400多个城市、1100多个节点上线五年多了。 ,下一步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思想来进化这样一个网络的自动驾驶能力。 基于数据驱动和应用驱动,不断生成必要的网络。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实现确定性网络? 传统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相对高效、相对廉价,但它带来的问题是我们只能尽力而为,无法做到确定性。 如何实现统计复用的确定性? 我们率先提出了基于数据算法和调度算法的标准,引入了高铁的思想。 2015年,IETF正在制定该标准。 当然,我们是第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 在山东13个地级市的网络,包括40个城市的大科学设施网络,已经完成了这一计算能力。
此外,还利用确定性网络在广域网上进行了实验,并利用CEIN新中心在“东数西数”的八个枢纽之间提供此类服务。 此外,工业互联网也在大湾区等方面有所布局。
在卫星互联网方面,我们也在做一些模拟,支持我们国家卫星网络的建设。
我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尤其是ChatGPT出来之后。 互联网下半场,中国完全有可能从跟随、到并跑、到领先。
深圳市卫星物联网行业协会
深圳市卫星物联网行业协会由中集集团、深圳东方红、华立创通、日海智能、星联天通、华信天线、航天华拓、中集多式联运、天海天地、微联星等联合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南方国讯、天微电子、傲游通讯等单位。 协会顺应当前航天技术创新发展和物联网、卫星互联网、5G等“新基建”部署。 秉承公益初心,以物联网应用为驱动,通过产业化服务、专业化运营打造产业资源。 “共享+协同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培养+产业咨询研究+产业应用推广+产业资本加速”六位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完善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打造应用示范对标,实现创新领先,推动航天技术与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和融合应用,开启卫星赋能物联网新时代! 卫星物联网已列入深圳市“十四五”规划。 深圳市发改委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成为深圳市重点支持产业之一。
全国首个卫星物联网产业基地
中集智能园占据光明门户凤凰版块,将围绕“1+3”产业定位(卫星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以“学术、研究、产业、政府、企业“、协会”多管齐下,打造全国首个卫星物联网产业孵化基地。园区依托中集集团全球产业布局和合作资源,搭建了完善的卫星物联网产业支撑平台,共建产业孵化基地。强强联手,共享发展成果,合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擎,打造世界级卫星物联网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