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咨询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工程计算将成为过去式! 工程图纸上所表示的工程量是确定的数据。 每个造价工程师由于对图纸的理解不同、专业水平不同鲁班算量软件教程,得到的数值也不同,但理论上是唯一确定的。 在商务谈判中,造价工程师最重要也是最枯燥的任务之一就是检查项目数量。 这些项目中大量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电缆、风管、水管、阀门等材料都是谈判的重点。 成本工程师就像抢劫一座大山一样,对每一种材料都进行一场硬仗。 有的项目结算时间比较长,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上面。 应用BIM技术后,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数据中将包含其修改和深化的BIM模型。 该模型经设计院审核后,将移交给咨询公司,作为竣工结算竣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该模型,建设单位和咨询公司得出的工程量必须一致。 这意味着工程量核实这个关键环节将不复存在。 当承包商提交竣工模型时,就相当于提交了工程量。 设计院在审模型的同时已经审定了工程量。
毫无疑问,从BIM模型中读取工程量是简单快捷的,造价工程师也从繁琐的工程量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
但这部分工作并不会凭空消失! 相反,当设计者构建模型时,他通过定义模型的各个组件的属性来提前完成它们。 由于设计人员代表造价工程师完成工程量计算工作,因此这部分工作的报酬也会相应转移给设计人员。 每一个项目,造价工程师的报酬都会大幅度减少。 为了维持现有的收入,他们可能不得不接受更多的佣金,这对他们或公司的业务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了BIM,造价工程师终于可以从繁琐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 本来,造价工程师更多地扮演着造价员的角色,工程量的计算和核对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工作精力。 至于定额设计的成本控制、全过程的成本管理等技术性较强的业务,他们做的却是绰绰有余。 摆脱了计算的工作内容后,他们终于可以从事那些业务,与项目有更深入、更直观的接触,最终形成个人职业生涯的良性循环。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相当成熟的三维计算软件,但BIM并不等同于三维模型。 如鲁班计算软件、广联达计算软件等。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前者是基于CAD平台开发的,相当于CAD软件的插件。 可以在CAD基础上进行计算工作,支持所有CAD命令,计算人员可以快速上手; 后者是基于自己的平台开发的。 估算人员熟悉该软件需要一个过程,但可以直接将工程量导出到广联达的定价软件中。 这两款软件占据了计算软件市场的大部分,而且都是三维计算。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造价行业已经进入BIM时代。 首先,BIM模型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具有通用性,所有项目参与者都会依赖该模型并与之交互。 计算软件的三维模型仅由造价工程师自己搭建鲁班算量软件教程,缺乏与其他专业的交互。
毫无疑问,BIM 对成本核算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它可以将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计算工作交给它。 这对项目成本核算来说应该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