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BIM技术支持在某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咨询工作中的应用为例。 首先,利用BIM模型对项目前期的管线综合进行优化,从而减少工程变更,节省成本和工期。 其次,通过BIM模型输出与工程测量软件项目的比较,为今后BIM模型输出与定价相结合提供基础,利用BIM模型快速输出数量,提高效率。
一、案件背景
某固定售房建设项目位于苏州市姑苏区。 项目占地面积约110,43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1,432平方米。 项目预计总投资166321.4万元,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住宅及地下室为剪力墙结构,配电室为框架结构。 总建筑面积210740.8平方米,其中地下车库建筑面积83481.70平方米,地上住宅建筑面积127259.08平方米。
本项目分为两个标段。 我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BIM咨询及第二标段工程量清单及标控价的编制。
2、问题焦点
1、管道综合设计与优化
在现代大型建筑工程中,随着提高建筑功能的需要,各种系统不断地在工程中使用。 在机电工程方面,如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通风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自动应急照明系统、新风系统等众多系统。空气系统、空调系统、智能管道等,导致各系统管道互联复杂,碰撞难以避免。
在我们过去的跟踪审核和结算审核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签证变更都是由于不同专业之间的管道冲突造成的。 有的需要调整标高,有的需要对已安装的管道进行拆除、移位,造成返工或浪费,影响工期,增加成本。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点智慧造价软件教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想了很多办法。 例如,在设计阶段,每个专业管道都设置了不同的层次。 然而,这会导致空间利用率降低,净空减少,使一些建筑物的部分净空甚至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 在一些项目中,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施工前就做了非常详细的图纸审查工作,力求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碰撞,但很难解决所有问题。 通常,一次冲突解决后,又会发生另一次冲突。 新的碰撞。 。
BIM模型的显着特点之一是可视化表达,利用BIM建模技术进行三维模拟。 相当于先在电脑上像搭积木一样搭建项目一点智慧造价软件教程,也相当于对整个项目进行了完整的三维布局。 结构、建筑、机电学科之间的冲突一目了然,提前进行设计调整。 设计调整完成后,BIM模型也会进行修改,直到消除所有冲突。
由于传统二维管道综合设计存在上述缺点,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管道综合设计已成为解决大型复杂建筑管道布置问题的首选方案。 该项目虽然是住宅楼,但地下有全连通的地下室,地下室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40%以上。 地下室各类水、电、管道复杂。 如果前期不进行优化,后期施工时大概率会发生碰撞,导致签证变更,从而增加成本,延长工期。
2. BIM模型列出工程量
由于计算规则不同,使用BIM模型计算的工程量与我们清单预算编制的工程量无法互通。 BIM建模软件有自己的一套计算规则,清单预算编制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根据现行《房屋建筑工程量计算规范》等9项工程量计算规范确定的。 《》(GB50854-2013),但两者的规则并不统一。
通常,BIM 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分别建模并各司其职。 这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模型利用率。 在本案例中,我们尝试利用第三方工具将BIM模型转换为符合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要求的导出工程量,为今后使用BIM模型快速生产工程量提供参考项目。
三、问题分析与解决
(1)管道综合优化设计
1、BIM应用在施工详细设计中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BIM应用在施工详细设计中的操作流程图
2、确定优化原则后,BIM顾问将深化方案。 深化原则如下:
(1)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机电管线一体化不能违背各专业的设计初衷,保证各系统的功能;
(2)合理利用空间:机电管线布置应在满足使用功能、路径合理、施工方便的原则下尽可能集中。 系统主要管道集中在公共区域;
(3)满足施工和维护空间要求:充分考虑系统调试、测试和维护的要求,合理确定各种设备、管道、阀门、开关的位置和距离,避免软碰撞;
(4)满足美观要求:应充分考虑确保机电系统安装后能满足各区域的净空要求,且整齐、美观;
(5)确保结构安全:当机电管线需要穿过梁或主体结构墙时,必须与结构设计者充分沟通,绝对确保结构安全。
3、管道综合优化实例
本项目地下室机房相对集中,管道集中在机房外的走廊,管道相对复杂。 经分析,按照原规划,此处净高为1.8m(如图2),不符合规范要求,且管道布置杂乱,碰撞较多。
图2 地下室最不利点模型区等轴测图
图3 地下室最不利点模型区剖面
优化结果如下,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深化后的区域等轴测图
图5 加深后区域剖面图
(2) BIM模型与成本模型工程量的统计相关性
作为BIM技术应用的核心价值之一,如何更好地将设计模型转移到造价领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现阶段,大部分工程量都是通过测量软件中手工建模或基于CAD图纸识别建模来完成的。 BIM计算的出现可以让您直接将3D模型导入到计算软件中,从而实现模型的复用,改变传统的处理思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这个项目中进行了测试。 这里的传统测量平台以广联达的GTJ图形测量软件为代表,国外平台以Revit建模软件为代表。 借助广联达BIMMAKE软件工具,计算出的库存工程量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比较。 。 在我们的项目中,方法A首先使用Revit建模软件根据施工图建立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BIMMAKE软件中。 经过BIMMAKE软件处理后,导入广联达GTJ图解估算软件,通过GTJ软件进行工程计算。 数量。 方法B直接使用广联达GTJ图形测量软件,利用CAD图形识别结合手动输入建立测量模型,通过GTJ软件直接计算工程量。 下图以住宅楼的标准楼层为例,展示了两种软件生成的模型以及工程量的对比。 图6是Revit建模软件生成的某标准层的模型鸟瞰图。 图7是广联达GTJ计算软件生成的某标准层模型鸟瞰图。 图8是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具体工程。 数量比较。
图6 Revit模型到达GTJ模型
图7 广联达GTJ模型
图8 广联达与Revit模型工程量对比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种方法计算的混凝土工程量偏差率为0.63%,已经非常准确。 虽然不能完全一致,但基本不影响使用。 未来随着软件的改进,偏差率可能会降低。
四、结论与启示
对于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管道综合设计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意义。 BIM模型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预览”,建模过程也是一个全面的“三维评审”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设计中隐藏的大量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不涉及规格,而是与专业配合密切相关,或者是空间、高度上的冲突。 在传统的单专业评审流程中很难找到它们。 该项目检测到 1,454 起碰撞事件,其中包括 302 起重要冲突。 通过“预演”,可以提前发现问题,从而减少后期签证可能发生的变更,从而节省成本和工期。
在现有项目上,大多数情况下BIM模型和核算量模型不互通,各有各的模型,这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不利于BIM模型的推广和使用。 BIM模型自建立以来,将逐步承载建设项目的全部数字化信息。 其所有参与者,包括早期建设方和后期使用维护方,都可以利用其现有信息并将其融入到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中。 各种信息不断生成并加载到模型中。 BIM 模型是我们物理施工项目的数字化表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建筑行业也加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潮流。 BIM技术和智慧工地推广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建筑领域BIM相关支持和推广政策不断出台。 可见,BIM技术的应用仍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作为建筑行业的咨询公司,是整个业务数字化最早、数据最多的部分。 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如何让这些数据实现其价值,如何利用新的BIM技术来优化工作,是咨询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也是整个行业转型的重要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