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杨迪 崔媛媛)“这个年纪了,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抽空过来睡个午觉就可以了。” “现在有活动,原本几万元的套餐,现在只要几块钱了。” 千元。” “我们美容院用的都是天然产品。 可以看到治疗后右半边脸明显比左半边脸明亮。 今天买东西有优惠,明天就结束了。” “没带钱也没关系。 你可以先去交押金、开卡……这是很多进美容院的消费者都听过的说法。 今年央视《3月15日》晚会上曝光的免费美容院骗局,击中了无数消费者的“痛点”。
近年来,包括美容院在内的“外表经济”快速增长,诱人的福利吸引了无数投资者。 与此同时,美容院低价引诱顾客上门、虚假夸大宣传、透支消费诈骗等“套路”也十分普遍,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人民日报记者针对社会反映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采访。
以免费和低价退货为诱饵。 美容院有很多吸引顾客的方法。
拿着“谋奇”美容院发放的免费体验宣传单,记者以顾客身份参观了美容院。 一位经理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宣传单上的相关内容。 在美容行业,通过为初次顾客提供免费试用,或者以几十元的“白菜价”出售多个试用套餐来吸引顾客的噱头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在体验过程中,“资深”美容师会分析消费者的肌肤弱点,并强调保养和护理的必要性。 通过情感聊天,消费者的性格、职业、家庭、财务状况等信息也将被一一“传授”。 美容师“了解”体验者的意图程度后易软美容美发软件,会花时间传达给外面的“老师”。 “老师”或“经理”会在适当的时候插手,发起猛烈的心理攻击,推荐“对症”的产品和服务。
即使是普通的平价美容院,入门级会员卡也从三五千到上万不等。 充值越多,折扣越大,产品档次更高,美容仪器更先进。 一些消费者最初只选择基础护理,但在后续服务中,如果坚持基础护理而不升级,就会慢慢成为美容院新人的“培养”对象。
如果说,用“免费、低价”的手段来吸引顾客是比较直接的。 更“聪明”的是,利用“诚意金返还”、“虚假夸大宣传”等手段,变相欺骗消费者。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民事裁判文书中,有不少相关案例。
广西秦女士与当地一家美容院签订了“感恩回馈——年度五星级护理卡赠送”协议。 协议规定,秦女士向美容院缴纳近6000元保证金,并获得五星级腰肾保健年卡。 协议有效期内,只要她坚持每周去店护理一次,治疗40次后定金就会全额返还。 。 协议签订后,秦女士坚持每周都去店里接受治疗。 然而,当年用卡30多次后,美容院开始以各种理由拒绝预约,并诱导秦女士将剩余的定金转至其他美容项目。 当秦女士拒绝后,她就无法再预约剩余的服务,也无法退还保证金。 秦女士一气之下将美容院告上法庭。
大连一家保健美容院在其微信公众号【XX脊柱管理】项目中介绍,“引进了全套美国脊柱矫正技术——高频传导脊柱复位仪,根据中国人的体质,它增加了肌肉保护和骨骼调整。 、排毒、疏通经络、保护肝脏功能、强氧补气等功能仪器,配合复方中草药产品对人体进行调节和保养。”签完合同后,张女士发现,该美容院提供的脊椎按摩护理服务与公众号宣传的不一致,她立即进行了投诉,在相关部门的询问笔录中,美容院工作人员表示,用于脊椎按摩的颈椎调理仪护理保养服务是在淘宝网上购买的,热敷面膜是用姜粉和水配制的,既没有广告上的“引进美国脊柱矫正技术-高频传导脊柱复位仪”,也没有“中草药”。采用复方制剂来调节和维护人体的药品。”
在北京一家女性美容院,于女士因宣传“该产品对丰胸、减肥、塑身有奇效,是泰国进口的,并提供检测报告”而与美容院签订了丰胸治疗方案。 ” 约定治疗时间为23天。 月,分4个阶段完成。 然而,经过四个疗程的治疗,并没有达到美容院声称的效果。 于女士认为美容院欺骗了消费者,请求法院终止服务并赔偿损失。
被透支消费欺骗的学生往往成为“小白鼠”
现在,正值美容消费旺季。 在“美容经济”行业,学生群体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 但同时,他们也是容易上当受骗的“高危人群”。
每个人都有对美的热爱。 为了建立自信、就业或社交需要,许多学生渴望对自己的脸或身体进行适当的修饰,使自己的外表更符合理想的期望。 一些美容院抓住了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和他们没有固定收入、追求低价、追求“一击美容”、容易冲动消费的特点。 在招客活动中,他们把学生群体定位为“容易被利用”的群体。 豚鼠”。
对于没有钱的学生,一些美容院推荐各种网贷,让学生“借钱”申请美容。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名女孩被美容院说服从网上借2万元进行美容的案例。 此前,扬子晚报也曾报道,缺乏经济还款能力的准大学生小云(化名)在美容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下载了一款应用软件,输入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学校等私人信息。信息。 随后,短短十几分钟,他就从贷款平台借到了3万多元整容费用。
不少网友对这段经历感触颇深。 网友“若何ing”表示:“我没有现金,所以她让你拿‘花呗’,说,你没有‘花呗’吗?”
据了解,不少美容医院都有专门针对年轻人的美容贷款服务。 只需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易软美容美发软件,短短十分钟即可获得数万元贷款。 在如此“宽松”的条件下,不少年轻人在医院、中介的劝说下冲动地签订了协议,不知不觉就步入了已经设置好的消费陷阱。
殊不知,“零抵押、零担保、低利息”的外衣下,隐藏着许多隐藏条款。 不仅贷款利率高,还款要求严格,贷款机构与美容机构“联手”,诱导年轻消费者提前消费、超支。
员工加入该工作无需任何资格要求。 文字比技术更重要。
今年央视3月15日晚会上,“科诺丹亭”美容院的“套路销售”骗局被曝光。 曝光的视频中,一名卧底记者去一家美容院应聘,被两名店长传授经验。 他们以“免费体验”为名吸引顾客进店后,又用“连锁计划”接二连三地伤害顾客。 放。 整个过程中,多名项目老师和店长蹲在墙上、门下偷看,想方设法窃听、了解顾客的情况。 如有需要,他们会随时以不同身份进入房间,配合美容师。
网友“丫丫今天睫毛掉了吗?” 回忆起在美容院被“吓跑”的经历,她说:“上次我被拉进去,不得不敷一张又白又油的面膜,一群人轮流游说,没有他们不肯把卡取下来,我就在那里躺了两个多小时,头晕目眩,什么都不肯做,一分钱也没有拿到,最后他们放了我。”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美容院的美容师培训课程都打着“零基础、保学习、保就业”的口号。 长则一两个月,短则几天即可开始工作。 有的美容院直接采取学徒式“以旧换新”培训,边学边练。 同时,对于一些美容院来说,员工招揽顾客的软能力和口才比过硬的技巧更重要。
在一家连锁美容院从事足疗工作的江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培训和就业经历。 他说,第一次去美容院时,他想踏踏实实地跟老师学习一些技巧。 然而,仅仅三天的训练,他就失望了。 心情忐忑不安,就被要求“履职”。 当主管向客户推荐她时,直接“授予”了她“高级技师”的身份。
她透露,在培训时,主管常常这样“教导”下属:“技能可以慢慢学,但首先要学会抓住客户的心理,说客户想听的话,找出客户关心的问题。”并‘开出’对症的药。” 除此之外,‘老师’和‘经理’更是火上浇油,力争达到‘让顾客买卡付钱’的目的。”
记者查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发现,目前虽然有美容师职位,但其职业资格属于等级评定类别,而非准入类别。 能力评价型职业资格仅作为个人能力证明,不需要向主管部门注册,也没有继续教育要求。 初级职业资格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参加工作(例如医生必须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才能参加工作)。 记者了解到,一些美容院对美容师的专业资质没有硬性要求。 他们的技能培养主要依靠公司培训或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积累。
退款维权困难。 消费者必须“看得清楚”消费
近年来,美容投诉呈现出金额大、人群多、调节难的特点。 中国美容美发化妆品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大多数美容院不向消费者提供任何发票和收据,而且大型美容院在下单时会更改项目名称以避免承担责任,所以即使消费者投诉有关部门也很难找到证据进行整改。 而如果不接到投诉或者举报,用普通的日常检查确实很难覆盖到每家美容院。
此外,美容院也屡屡被禁止违规从事医疗美容。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人工、租金成本上涨的影响,以及医美机构快速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国内美容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抢占市场,不少美容院不惜铤而走险,加大促销力度,甚至违规搞医美“边球”。 当消费者发现自己被骗并向有关部门举报时,往往会因证据不足而受到警告或从轻处罚。
对于央视曝光的“科诺丹婷”美容院事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纷纷表示,正在密切关注美容行业类似违法行为,正在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对消费者投诉的处理力度。以及报告和案件调查。 、加强行业教育引导,促进行业自律。
为此,中消协也提醒消费者,在美容消费时,不要轻信美容院的夸大宣传,认真考察经营者的市场信誉和经营状况,货比三家,慎重选择,择优选择。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服务。 项目。 另外,办卡时一定要仔细阅读相关服务规则,详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要被运营商的各种优惠条件所迷惑。 尤其要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承担过多的风险。 甘肃省消费者协会也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认识日常美容与医疗美容的区别。 购买和使用预付美容卡时,请务必与美容院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
中国消费者协会新闻与公共事务部主任任静建议,构建安全消费环境刻不容缓。 首先,要加强行业自律。 希望各机构依法规范运作,增强责任意识,恪守职业道德。 同时,建立消费者维权组织黑名单,对一些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侵犯消费者举报权益的组织,将移送监管机构处理,维护消费者权益。 中国消费者协会愿意与媒体、行业组织一道,对公众开展消费教育,让消费者更加清晰消费、放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