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淘宝上假货有多少?
上周互联网圈最热门的事件无疑是阿里巴巴与国家工商总局的纠纷。 小编认为,应排除所谓立场的干扰,还原事实的真实面貌。 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希望看到淘宝对假货问题交出一个漂亮的答案。
马云表示自己“只会和政府发生关系,不会结婚”,但阿里的态度太“骄傲自大”。 莎士比亚曾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道,“一切不以婚姻为目的的爱情都是非理性的”。 如果熟悉政府公关的阿里继续如此“无理取闹”,他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淘宝假货问题或许是“爱情崩塌”的导火索。
假货有多少?
说到假货,第一个问题是,淘宝上真的有假货吗? 答案很明显,是的。 国家工商总局没有必要对此进行调查。 淘宝每天都会通过自己的防伪机制处理大量的假货卖家。 既然淘宝上存在假货,且管理层会主动处理假货销售,那么假货率真的像工商总局报告的“不科学”那么高吗?
小编随后从淘宝上的各类商品中挑选了足球鞋作为“测试对象”。 只要在首页搜索栏输入足球鞋,页面就会出现48件商品。 包括右侧12个热门推荐和底部5个门推荐,共有65个产品。 由于小编是个球迷,也是研究装备的,所以即使一眼就能看出球鞋的真伪,我也能做出可靠的推断。 看到耐克、阿迪达斯,甚至“C罗同款”球鞋定价如此之低,销量却如此之高,我不禁心存疑虑。 经过详细请教业内朋友后,我仔细统计了一下,结果令人震惊:65个产品中有41个是假货,真品率只有36.9%; 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有38个卖家出售,但只有6个是正品,但84.2%是假货出售。
也许这种“随机挑选、权威认证”的说法并不科学,但当我们考虑到其中的误差时,我们仍然可以认为淘宝至少是严肃地出售假冒足球鞋。 至于与消费者健康直接相关的服装、数码产品以及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小编根本无法想象。
为了进一步探究淘宝上假货销售的情况以及涉及的地区数量,小编在网上进行了类似案例的搜索。 从假手机、假移动电源、假移动硬盘到假欧元硬币,应有尽有。 难怪大家称其为“万能淘宝”。
此外,在人才辈出的热门论坛知乎上,网友们也透露出不少令人震惊的消息。 有网友称,他曾经从一位卖家那里买过一些重庆著名小吃麻辣牛肉干。 到了之后,他发现根本就不是肉,味道很垃圾,连辣条都不如! 另一位网友则遇到了更无奈的事情。 他喜欢打篮球,天真地在淘宝上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 当他收到快递的那一刻,他突然感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失了。 这双鞋既不是正品,也不是他选择的颜色。 更可气的是,两只鞋都是左脚的。 看到这里,肖内不禁想起了自己“年少无知”时买的一双手套。 他两只右手的“微笑”让我傻眼了。
既然淘宝上假货售卖非常严重,无论是某一类商品还是一系列产品类型,淘宝的准入门槛是多少,平时的监管又在哪里呢? 据阿里官方公告,目前准入认证门槛已提高,目前反假冒规则极为严格。 淘宝假货销售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那为什么还是有之前的成绩呢? 这要从卖家的伪装说起。
卖家如何伪装自己?
伪装,顾名思义,就是卖家掩盖销售假冒产品,甚至制造销售正品的假象。 这样的技术有很多,我见过的一些包括:替换虚假信息、替换图片; 巧妙利用马赛克掩盖识别真伪的关键内容; 隐瞒假冒品牌名称,但为了掩盖而暗示其名称。 但无论卖家如何打游击战,获得好评、获得高可信度才是提升排名的首要任务。 之所以会在搜索首页上得到大量假冒足球鞋的销售信息,其实就在这里。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卖家是如何冒充假货并获得高排名甚至热门推荐的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刷字。 这一点恐怕大家都知道。 “刷刷刷”甚至一度成为淘宝的代名词。 知乎上一位前淘宝店老板表示,对于一家刚刚起步的小店来说,刷单/刷评论是走红的唯一途径。 通常的方法是用软件生成订单号,然后雇人或者公司专门刷单。 阿里巴巴对此类软件采取技术措施后,他们到快递点支付订单号即可继续使用。 一般来说,原本不太受欢迎的产品,在几十个订单后就可能成为畅销产品。 因此,很多刚开业的店铺销量往往非常可观。 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小心,不能只看评论就决定购买。 有时候,只要我们细心一点,其实就能发现作弊的伎俩。 有时粗心的人会想尽办法在差评上加上“好”,让人哭笑不得。
在刷单的过程中,卖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销售手段来保证人气的增长——真假混杂。 这些卖家前期会发出一些正品,中期就会真假混杂,自然就都是所谓的高仿了。 网友们往往分不清真假,但当看到评论里有人说是正品时淘宝店铺刷钻软件,就会果断购买。 很少有人在淘宝上买了假货后退货,所以这种方式持续盛行,甚至被一些大型垂直电商模仿和发扬光大。
刷单后就进入了更高的阶段——刷钻石。 获得钻石的最初想法是卖软件充值,因为这种交易在淘宝早期的设置中是实体交易,被认为是一个被利用的bug。 后来官方修改了,然后进入了“长钻石赢皇冠”模式,主要采用虚拟交易。 不过,随着阿里巴巴对虚拟交易的一系列限制,不少卖家“回过神来”,开始和回头客做生意。
刷到首页后,精心包装产品介绍就成为关键。 除了我们看到的一些伪装方式之外,还有几种比较流行的假介绍:审美路线,卖家给出的介绍会让人觉得很体贴、很高贵,最后却无法接受。帮忙买买买; 另一种是先吹牛,然后把自己的产品和别人比较,然后吹嘘有多少人买了,有多少人好评,最后一句话“只要998”让你立即付款。
除了“刷单”、虚假介绍之外,不少卖家还设置马甲,通过小店吸引流量。 一般的做法是,小店以超低的价格销售同样的产品,最终通过链接指向大店。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很常见,但随着淘宝处罚力度的加大,这种情况已经不常见了。
总之,面对淘宝不断加强的控制,卖家不断地利用各种新奇的伪装和欺诈手段来迭代和更新自己的产品。
这真的不是阿里的错吗?
看到这里,恐怕大家对淘宝上的假货销售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市场在特定阶段的自然现象。 在中国消费社会的初级阶段,每个人都充满购买欲望,但大多数人却缺钱。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举解决了很多问题,包括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甚至是假货。 现在需求旺盛,加上阿里巴巴提供了淘宝平台,通过淘宝卖假货的人就会源源不断。 尽管阿里巴巴一直在跟进假货销售,但一个公司无法与整个社会竞争。 马云自己也曾说过,“二十五块钱买一块劳力士表是不可能的,人太贪心了”。
那么,淘宝上大部分假货都是假货,真的不是阿里巴巴的错吗? 小编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人卖25块钱的劳力士表你就不关心吗?” 由于阿里一直宣称自己坚决不与假货卖家站在同一阵营,所以他首先要做好准入的准备。 控制。 不过,在“免费开店”政策下,淘宝只对正式开始销售新品的卖家收取1000元(手机卖家1万元)的押金。 虽然还有一系列实名认证流程,但淘宝开门基本没有门槛。 当然,没有人会开一家“脸上写着卖假货”的商店。 在号称自由自在的淘宝上,想要通过接入来遏制假货销售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屡次加强对商家准入的控制,实际上与数量最多的淘宝卖家无关。
如果阿里巴巴无法控制准入,那么监管就永远要下功夫。 正如前面所说,他们确实做了很多工作。 2013年8月,淘宝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格的打假规则。 造假行为特别恶劣的卖家将面临一次性48分的处罚,并直接关闭店铺。 就连皇冠级店铺也不能幸免。 正是因为这一时期开始的“铁腕打假”,阿里巴巴才安然无恙地顺利完成了“世纪IPO”。 但抛开华而不实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假货在淘宝上仍然占据着显着的位置。 小内认为,原因有三:一、“最严打假规则”缺乏延伸性,无形中为假冒卖家卷土重来大开绿灯; 2、出于某些利益原因,对“刷单”的遏制力度不够。 如果一日不铲除“虚假订单/钻探”,那些卷土重来的假冒卖家很快就会重回风口浪尖; 3、缺乏对热门推荐的审核,也出于盈利原因选择发布假货,以之前的足球鞋为例,17款推荐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假货。
无论有多少人为阿里“维护清白”,淘宝都必须承担过错甚至原罪。 有人提到阿里巴巴只提供淘宝平台,相当于房东。 只要遵守“租赁规则”,阿里巴巴与“租户”是否售假无关。 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小编却认为这是大错特错。 阿里巴巴深知售假情况,却没有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卖家的行为,因此必须承担连带责任,更何况是大量的假货卖家。 至今仍被淘宝推荐为热门产品。
既然舆论认为工商总局治理懈怠,那么阿里巴巴作为淘宝卖家直属管理者的失职岂不是更严重? 淘宝上的假货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淘宝店铺刷钻软件,阿里巴巴当然应该承担负面监管的责任。 然而,国家工商总局与阿里巴巴之间的关系并非是非对错。 与其远远地喊叫、互相指责,不如“携手”解决问题。 这就是“爱政府”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