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QA的价值和职业发展一直是软件QA人员的困惑点。 在最近宋老师举办的软件质量训练营期间,我在与很多同学的互动中也发现,很多软件QA从业者所在的公司管理层对软件QA岗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QA工作举步维艰。业务要有效。 发达。
-1-
质量保证工作的瓶颈
首先我们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质量保证? 我们先看一下百度的解释。
质量保证也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保证是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实施并进行必要验证的所有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以确保产品或服务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一般适用于有合同的情况,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用户确信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简单来说软件质量控制与管理,我们需要提供一些证据让客户相信我们的产品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我们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证可信度问题:
1、最终交付的产品或服务已经过验证并确认符合要求;
2、获得该结果的过程是有效的、可复制的;
每个人都必须了解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 有了质量控制,才能谈质量保证。
为了提供质量保证,企业通常会根据软件测试机构设立软件质量QA,以QA的工作价值来区分。 我认为软件质量QA至少分为三个层次。 模型如下:
作为一名初级QA,他的主要工作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
协助项目经理进行文件管理和计划监控; 工具和流程的指导、推广和培训; 实施审查流程活动; 数据采集; 审核工作产品是否已输出; 参加一系列的项目活动(每周会议、评审会议等)。
因此,在宋老师的软件质量初级训练营中,主要的技能提升点是:
相关软件质量体系(CMMI/ASPICE)、质量策划、审核、测量
但为什么这还只是初级水平呢? 因为这些技能的核心仍然集中在如何证明流程合规性。 当然,为了改进,我们专门讲了质量策划模块,通过质量策划把流程和关键绩效联系起来,还专门讲了审计有效性的技巧。
但基于基本认知和技能,工作中仍然会出现以下问题:
过多关注流程的执行,而没有关注流程的性能; 工作产品的质量保证被忽视; 没有真正理解流程管理框架和模型的本质并进行现实定制,引入框架/模型后流程的有效性和性能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该项目的商业目标是否实现尚未受到关注。
相应的,也会有一些关于QA的负面评论:
QA不懂研发和项目管理,而是发号施令; QA 不切实际地推动流程规范; 实施过多可有可无的管理和控制活动; QA 工作对于工程活动来说是肤浅的; 我们从来没有在 QA 活动中看到任何真正的帮助。
显然,这些论点在商业群体中还是非常有共鸣的。 如果继续目前的工作内容软件质量控制与管理,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工作瓶颈。 而且,我逐渐失去了对这份工作意义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但我认为这一步是必要的。 初级质量保证工作的主要贡献是:
建立了基本的工艺规范体系,并确保工艺规范得到一定的落实;
不管它对最终目标的贡献是否明显,至少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改进基线。
-2-
质量保证的演变
为了突破初级瓶颈,我们必须上升到注重流程有效性的层面,我将其定义为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