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这里有一切可以提高你的幸福感
1.图中的妹子不是我 2.文末有赠书
1.让我摆脱自序这把利器
为了方便写序和做笔记,我一般都是看电子书。 而且有的书没有电子版,只有纸质版; 有的好像有电子版,扫描件不能直接编辑文字。
我不想花时间手工打字,解决办法只能是:
寻找一个高效的文本识别工具来帮助我将扫描的纸质文档、PDF 或图片转换为可编辑的格式。
查了知乎,在“OCR英文识别哪个软件识别率更高?”的问题下,资深网友@chenqin 回复说,因为他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识别,几乎所有的文字他都能接触到世界。 ,数字识别软件,终于看到ABBYYFinereader(英文叫“Taibi”),觉得很好用,解释一下原因,识别率高,批量操作方便。
看完之后超级激动。 马上打开Mac,去APPStore搜索,售价798元。 我的肉有点疼,我想找一个替代品。 折腾了半天,试用了全能扫描仪和印象笔记,发现如果要使用文字识别功能,需要订阅年费,每年至少要100元。
相比之下,Finereader订阅一次就可以终身使用,这似乎可以接受。 所以我就买了,这是我在APPStore买过的最贵的APP。
用了之后觉得还是值得的。 官方所说的“99.8%的识别准确率OCR技术可以瞬间识别文字并转换几乎所有类型的复印文档,包括书籍、期刊文章和复杂的排版”不假,而且经过测试几乎没有错别字。 它在识别图像和表格方面也相当准确。
@chenqin在知乎的回答里说,“如果是识别表格,选择‘识别为EXCEL’,所有表格都可以生成一个EXCEL”,我试了一下,没问题。 如果图片上的文字变形了,校准后也能准确识别。
这是使用finereader时的页面,基本上可以转换成你想要的任何格式。 PS:我需要传输的数据的文本是英文+英文,所以我相应地设置了文档语言。
我用它把《人类的性存在》的扫描pdf一次性转成了word版,然后做笔记写序就方便多了。 整个转换过程大概一两个小时,因为这本书有700多页,超级厚。
网上有这个软件的D版。 我买的是正版。 首先,它为我节省的时间转化为比这个数额更多的钱。 .
老公听说我围观后花了近千元买了一个软件,估计觉得没必要,就来告诉我可以用adobeacrobatpro。 不服气的测试了一下,发现adobeacrobatpro的错误率比Finereader高。 (哈哈哈
比如这个模糊的文字是我从《给心理咨询师的礼物》扫描版中随意剪下来的。
用adobeacrobatpro鉴定的结果是:
最后,我要感谢很多帮助我完成整个翻译的老师和同学。 我觉得北角学院心理系副主任H群$林杰);.'L'理科博士生温春阳'1兴华,黄芝芝,曹小云,《》心理学硕士生, 没有他们需要的这本书的英文版本。
用Finereader识别的结果:
最后,感谢帮助我完成翻译的众多老师和同学:感谢上海大学心理系副主任H宜群,临床心理学博士研究生易春卡,刘兴华,以及张晓云,黄正义,临床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这本书的英文版。
其实比adobeacrobatpro还好吧,我在这里得意地笑了笑。 (Finereader的童鞋们,听说后不吝赐教)
2.《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另外,既然安利了做读书笔记相关的软件,就来安利一本书吧。 文末有书赠彩蛋。
这是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很久以前看过,之前也简单看过。 因为非常喜欢,所以想着专门写一篇介绍这本书的文章,但是拖延症发作,明天还是不写了,♂️。
作为一个作家,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读大师分享经验的感觉。 它是友好的、实用的、启发性的和鼓舞人心的。
他在书中多次谈到自己对自由的极度关怀,比如这段话:
所谓小说家必须是自由人,才能成为艺术家。 在自己喜欢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我来说这就是自由人的定义。 与其做一个要在意世人眼光、穿着不舒服的艺术家,还不如做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通自由人。
这一段:
既然如此,其实也该为所欲为,为所欲为,为所欲为。 系统跟着系统就好,我只能做我自己。 我属于60年代后期经历过所谓“叛逆时代”的一代,“不想被体制吞噬”的意识还是很强烈的。 但与此同时,或者说在此之前,作为一个表演者(哪怕是一个无名孙子),最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做一个自由的人。 我想按照适合自己的进度,按照自己喜欢的形式手打小说软件,写自己喜欢的小说。
他叫你我相信自我意识。
让我们相信我们的真实感知胜过一切。 不管你周围的人怎么说。 对于作者,甚至对于读者来说,真实感知的基准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
他也在书中坦言,在学校的时候,经常收到父亲或老师的劝告,说要努力学习,要不就在长相会中后悔,但自从毕业离开学校后,他就再也没有想过,反而觉得有罪的:
上中学的时候应该比较洒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死记硬背那么多无聊的东西,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这段话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我心里对这些东西没有兴趣,但是我学了它们是为了考试拿高分,或者是为了拿到文凭和证书。 无一例外,我已经完全忘记了他们。 我一点都不记得了。
我什至觉得自己脑子里有一个手动清空功能,凡是我不太想学的东西,做完任务就会立刻删掉,不由自主。
有时候,想想就觉得很愧疚——因为即使不是我感兴趣的东西,我也花了和别人一样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努力学习,但是考试之后,知识就进入了我的脑海,我考试后忘记了。
所以我常常想,如果像我这样的人,能够用多年的老老实实的学习,去学他想学的东西。 是的,虽然我对中学的很多科目都不感兴趣,但我可以毫不尴尬地说,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能够随心所欲地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掌握它,然后用它来创造,是我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不过,你千万别以为村上崇尚自由,所以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慵懒地过日子。 村上隆是家喻户晓的劳动模范。 他规律地写作、锻炼、生活六年,践行着“越自律越自由”这句话。 他在书中写道:
要让时间成为你的同学,你必须用你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时间。 这是我的一贯主张。 不能一味地被时间控制,否则终究会处于被动状态。 既然时间是无意等待的,你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个事实后,才能积极主动、目标明确地制定自己的日程。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味地安于被动,而要主动出击。
写短篇的时候,我定下三天写十页信纸,每页400字。
从事全年工作时,规律性意义重大。 写顺了就趁机更拼命地写,写不顺就停笔,这样就形成不了规律。
受村上隆的影响,不管有没有灵感,我都会让自己每天晚上都写。 就算写了,也不能用,给自己看就行了,没关系。
用村上的书中引用的艾萨克·迪内森的话来说:“我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我每天晚上写一点点。”
重要的是坚持写作。 之前我问过张家伟,千字专栏为什么要花半个小时写完?你是怎么写的这么快,还能保持水准的? 少爷的回答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要想写得好、写得快,离不开大量的练习。 在这里你可以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 我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个介绍:“”。
很多人会说,我知道我要坚持。 而且坚持不住。 我最强烈的个人体验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容易。 简单来说,你做的开心,赚到钱了,自然会一直做下去。
在书中,村上隆还提醒读者思考“你工作时感到快乐吗?”这个问题。
如果你从事着一份你认为很重要的工作,却无法从中找到自发的乐趣和快乐; 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兴高采烈的感觉,就好像哪里不对劲手打小说软件,不协调。 在这些时候,就需要回归初衷,将阻碍乐趣和欢乐的多余部分和不自然的元素一一丢弃。
我身边有些同学不敢写,就是怕写不好被人笑话、被人批评。 这个时候,真想让他们读一读村上春树写的这段话:
找茬大概很简单,总之就是胡说八道,不承担具体责任,而被找茬的一方要什么都注意的话,对你的身体来说就吃不消了。 于是我很自然地把它变成了“随它去吧,总之人家会说好话的,所以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作为一个作家,我也很清楚,无论我写什么,肯定有人不喜欢。
但评价是别人的事,创作是我自己的事。
我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可能和我一样的人发现我,加入我,一起做更多有趣的事情。
在书中,村上隆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
年轻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多读书。 有没有优秀的小说,没有那么优秀的小说,甚至是极烂的小说,都(根本)无关紧要。 其实越多越好,得一一看完。
让身体经历更多的故事,遇到很多好文章,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的文章。 这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将成为小说家不可或缺的基本体力。 趁眼睛健康,有空,先把这件事做好。 实战练习和写文章大概也很重要,但是从优先级上来说,我觉得现在往后坐一排已经来不及了。
第二件事,我认为是养成仔细观察眼前事物和现象的习惯。
习惯了身边来来去去的形形色色的人,习惯了身边各种起起落落的事。 我不问,仔细观察,仔细反复思考。 其实就是“三思而后行”,只是不必急于对事物的价值做出判断。 保持尽可能多的推理,有意地向前拖。 重要的不是推导出来,而是以这些来龙去脉为素材,让它们原汁原味地活灵活现地留在脑海中。
如果您在完成作品后需要反馈,他还给出了建议:
如果你是一个有意与世界保持某种正常关系的画家(估计大多数诗人都是这样),找一两个身边的“定点”来阅读你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指定点一定是能真诚轻薄地告诉你他的观点的人,哪怕每次看到批评都会让你血脉贲张。
这也是我写的时候会做的——写完之后,如果有时间,我会发给我信任的同学反馈。 例如,我有没有多余或不清楚的部分?
村上隆特别指出了变革的必要性。 在他看来,改变肯定比没有改变要好。 他在书上有很长的解释,你可以自己找。 反正我是被说服了。 其实我的经历也是一样的。 虽然很不情愿被编辑要求改,但是我会发现修改后还是有进步的。
村上隆还讨论了故事在书中的重要作用:
因为我时常认为,小说和故事可以抚平男女之间、代际之间、以及其他刻板印象,起到缓和他们锋芒毕露的作用。
故事最初是作为现实的形象存在的。 为了赶上身边千变万化的现实系统,或者说,为了不被淘汰,人们需要将新的故事,也就是新的形象系统置入自己的系统中。 内心世界。
在写故事的过程中,作家也被自己的话所塑造。
所有的创作行为或多或少都包含着自我修正的意向。 通过自我相对化,即把自己的灵魂嵌入到与现在不同的表象中,化解或升华生存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各种矛盾、错位和扭曲。
书中还有村上春树式的鱼汤,鲜而不腻。
能够高举某个目标作为掩护,总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无论你多大年纪,无论你身在何处。
看完这句话,我开始反思自己最近的生活是不是太缺乏可以高高在上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