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
浙江是全国方言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共有方言数十种。 与东部三省通行的东北方言不同,浙江一县往往有多种方言。 两个村庄虽然隔山相望,却未必能够互相理解。
其中,温州话是最难学、最难懂的一种。
温州话是“五里异音,十里异声”的典型。 有句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
来源:视觉中国
一
温州话有多难?
我们请了一位温州人来朗诵一首宋诗,我们先来体验一下:
大多数人都能流利地背诵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但说实话,听完音频,你是不是都快傻眼了?
我们加个“副标题”再听一遍:“昨夜下雨风吹,熟睡酒不能饮,问帘后人,海棠仍如故”。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它们应该是绿肥红瘦的。 。
温州话是中国最难的方言之一,具有“活化石”的学术地位。
《习近平在浙江》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习书记到温州一个村庄调研。 在与村民交谈时,有一位当地负责人想当他的“翻译”。 没想到习书记摆手说道:“不用翻译,温州话和福建话几乎一样,我在福建工作过,都能听懂。”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十多年,长期与当地群众相处可以翻译温州话的软件可以翻译温州话的软件,能听懂温州话。 但对于绝大多数外地人,尤其是刚接触温州话的人来说,它被称为“天书”,非常难以理解。 很难明白。
在外人看来,“自动加密”的温州话听起来确实很疯狂。 听起来有点像日语、泰语,甚至还有英语的痕迹。 例如,“cheap”读作“beef”,“silly”读作“door”。
在温州话里,有些词的含义与想象的完全不同:“馒头”叫“面包”,“包子”叫“馒头”,有“指鹿为马”的内涵。
还有,有些词的顺序是相反的,例如:“拖鞋”被称为“鞋拖鞋”,“泡菜”被称为“菜咸”,“客人”被称为“人客”,“热闹”被称为“吵闹”,“涨潮”叫“涨潮”,“蹄子”叫“邦浩”,“扫把”叫“扫把”。
温州方言学家沈克成编着的《温州话词典》中,“人”字有四个读音,“大”字也有四个读音。
二
有专家认为,温州话部分词语的历史层次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整体语言体系大约在1500年前形成。
与不断受到北方方言影响的北吴方言(如上海话、常州话)相比,南吴方言中的温州话保留了更多的古风特色。
例如,温州作家吴明华曾在一本书中有趣地说,温州话有时可以让人发笑,有时也可以很文艺。
我们说温州,是因为温州话中的一些表达方式还保留着古语。 筷子叫“箸”,热水叫“汤”,出错叫“赚”;
吃早饭叫“吃天光”,吃午饭叫“吃日日”,吃晚饭叫“吃黄昏”。 一日三餐可以让你感悟日月宇宙,所以要注意!
温州话还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的所有浊音和入音,这就是为什么温州话说起来充满文艺气息和抑扬顿挫的原因。
普通话只有四声,而温州话则像唐宋一样有八声,即四声和八声。
正是因为温州话充分保留了宋代的音韵特征和古汉语优美的韵律,用温州话背诵唐诗宋词就显得格外富有韵味。
我们来听一段用温州话朗诵的《春游钱塘湖》:
三
温州话的独特性与历史变迁和地域特征密切相关。
温州自古就是越地,说的是古越语。 越南语有声音但没有文字。 现在的温州话中还残留着不少越语的痕迹。 越国灭楚后,温州先民接触汉族,开始说汉语。 最初他说的是江东话,后来被翻译成南吴话。
来源:视觉中国
时间来到了宋朝。 北宋末年,宋高宗带着大批官僚、士大夫到永嘉避难。 直到金兵撤退,他们才离开。 然而,不少士大夫却选择带着家人定居在世外桃源般的温州。
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力,创造了独特的“耕读文化”,培养了大批科举进士。
南宋时期,温州迎来文化繁荣时期,中世纪音韵融入温州方言体系。
另外,从地理上看,温州位于浙江南端,说的是南方吴语; 又由于地处浙江、福建交界处,受闽语影响较大; 而且由于温州是一座移民城市,城内语言的口音也从南方转向了北方。
四
“哪里有井水,哪里就有生意,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有浙江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生意遍天下,遍地开花。
比如巴黎的“温州街”,居住在十三、十四区的华人大多是温州人,听到的都是温州话。 就连当地的“公务员”也得说温州话。
数据显示,40年来,70万温州人走出国门,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创业创新创造财富。
语言除了沟通功能外,还是维系情感的纽带。 对于在外打拼的温州人来说,乡音的功能早已超越了工具属性,成为了对家乡深深的依恋。
方言是生活方式的体现,其背后是独特的地域文化。 温州话是瓯越文化中最具魅力、最具吸引力、最具辨识度的符号之一。 温州人的文化自信由此汲取力量。
无论身在何处,身在何处,这水陆风光都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温州人如此,对于你我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