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如果有人写了一些东西,用错了“得迪德”这个词,基本上都会有“得迪德警察”来纠正。 有些人像强迫症一样纠正别人的“坏点”。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我经常拿它开玩笑。
我是一个经常犯错别字的人,过去也曾因此受到读者的批评。 甚至我自己。 但目前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说到底,这是一个成本问题。 如果你能投入足够的时间,无论你自己检查还是找几个志愿编辑,你确实可以找到所有的错误。
我注意到和菜头和老子昨天写的,提到了输入法对错别字的影响。 现在流行的输入法是根据频率来关联单词的,其中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获得”的问题。 微信正在开发一款输入法工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但是我觉得没有办法解决。
微信公众号现在允许改正一处错别字,但偶尔还是会漏网之鱼。 如果你有强迫症,恐怕你还是受不了。 另外,公众号标题中的错别字不允许修改,这让很多人非常痛苦。
如果打印的文字有拼写错误,再次打印时必须更正。 图书出版界也非常重视这一点,但错误总会出现。 这就是“墨菲定律”的体现。 一些老的校对软件也卖得很好。 一位朋友创办了一家在线拼写错误纠正工具公司,并获得了一些忠实的客户。 从产品角度来看,中文校对其实比英文复杂得多。
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看到程序员写的错别字。 例如,“起源”写为“诞生”查错别字软件,“崩溃”写为“崩溃”。 出现的频率还是蛮高的。 从输入法的角度来看,也许应该给出友好的提示。
当然,程序员的另一个普遍问题是不太注意英文拼写。 尤其是专业术语的拼写往往不区分大小写。 有些人认为没有必要区分大小写,对此存在很多争论。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在Windows环境中,命令行不区分大小写,但在Unix中,严格区分大小写。 编程语言也会影响它。 C语言和Java语言对于大小写的理解完全不同。 一个人的日常环境必然会影响他的日常工作习惯。 而且习惯一旦形成,就不太可能改变。 而程序开发是一项严格注重细节的工作。 并不是像我们写公众号的时候,即使犯了一些错误,也可以发布。 如果我们不注意细节,出现拼写错误,或者代码中多一个引号,少一个分号,程序就会被破坏。 它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人类对于文字其实是非常宽容的。 对于手写文本,它们可以识别更多的笔画和更少的笔画。 大多数时候查错别字软件,遇到错别字他们都能做出很多理解。 很少见到“编译”失败的情况。 和:
研究表明,汉字的顺序并不一定影响阅读。
比如上面的句子,如果你仔细看,你可能会发现单词的顺序有问题。
但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可以自动纠正这些信息。 对于计算机编程语言编译器来说,要实现类似人类的文本容错功能太“复杂”。 需要更严格的输入才能得到更好的输出结果。
最近,一位脱口秀艺术家嘲笑他的老板在表演期间更正了他为他编写的代码中的缩写。 由此,我难免做出了带有偏见的判断。 如果这个人真的做过程序开发工作,恐怕也是一个很平庸的人。 程序员。 虽然他的老板可以“用一行代码给他引入5个错误”,但他和他的老板还是一样。
另一个相关问题是某些汉字的发音。 近年来,汉语词典对某些汉字的读音一再改变。 现在我更喜欢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别人能看懂就行。 我听了一位著名历史教授的讲课录音,发现他经常读错某些单词,但我并不觉得他水平不够高。 也许我在学校的时候也会这么想,但现在我更注重老师的想法而不是细枝末节。
因此,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有读者难免会问:既然教授读错字可以,为什么还要为专业术语的拼写而烦恼呢? 这是矛盾还是双重标准? 如果教授明显误解了历史事实,那么我会认为教授水平不高,有些单词读错了,不属于这一类。 更何况,听教授讲课是为了学习知识,而看专业简历和代码是为了选拔和自己一起工作,目标不一样。
这篇文章没有主题思想。
标题图片:Ikonimages / 高品image
这个公众号有错别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