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软件评测师】一文看懂校验码(第一部分:奇偶校验码、海明码)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1-26 16:04:36     56


大家好,我是南瓜~

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软件评测师考试重点难点知识中的校验码(第一部分:奇偶校验码、海明码)。这是软考综合知识,也适合软件设计师等其他专业参考。

一、校验码的基础概念

计算机系统运行时,为了确保数据在传送过程中正确无误,一是提高硬件电路的可靠性,二是提高代码的校验能力,包括查错和纠错。通常使用校验码的方法来检测传送的数据是否出错。其基本思想是把数据可能出现的编码分为两类:合法编码和错误编码。合法编码用于传送数据,错误编码是不允许在数据中出现的编码。合理地设计错误编码以及编码规则,使得数据在传送中出现某种错误时会变成错误编码,这样就可以检测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有错。

一个编码系统中任意两个合法编码之间至少有多少个二进制位不同,就称为码距。(来自百度百科)

二、前置知识

1、二进制位的异或运算(⊕)

A⊕B:当A与B不相同时,结果为1;当A与B相同时,结果为0。

与零异或,结果为自己;

与自己异或,结果为0。

2、模2运算

(1)模2加法

2加法相对于普通的算术加法,主要的区别在于模2加法不做进位处理。

具体结果如下:

0+0 = 0

0+1 = 1

1+1 = 0

1+0 = 1

由此可见,模2加法的计算结果同异或运算的结果一模一样。

(2)模2减法

2减法相对于普通的算术减法,主要区别在于模2减法不做借位处理。

具体结果如下:

0-0 = 0

0-1 = 1

1-1 = 0

1-0 = 1

由此可见,模2减法的计算结果同模2加法,以及异或运算的结果一模一样。

(3)模2除法

2除法相对于普通的算术除法,主要的区别在于模2除法既不向上借位,也不比较除数和被除数的相同位数值的大小,只要以相同位数进行相除即可。

2除法就是二进制下的除法。

2除法与算术除法类似,但每一位除的结果不影响其它位,即不向上一位借位,所以实际上就是异或运算。

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计算中有应用到模2除法。

2除法要求除数和被除数以相同位数进行相除,它既不向上位借位,也不比较除数和被除数的相同位数值的大小。

除数和被除数以相同位数进行相除就是执行异或运算,商为1

当已经除了几位后,余数位数小于除数,商为0,余数往右补一位;

如果余位数仍比除数少,则继续商为0

当余数位数和除数位数一样时,商为1,进行异或运算,得到新的余数,以此直至被除数最后一位。

示例:模2除法1111000除以1101

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所以结果是商为1011,余数是0111。

三、校验码的分类

常用的3种校验码是: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码。

1、奇偶校验码(Parity Code)

奇偶校验码(Parity Code)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校验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在编码中增加一位校验位来使编码中1的个数为奇数(奇校验)或者为偶数(偶校验),从而使码距变为2。对于奇校验,它可以检测代码中奇数位出错的编码,但不能发现偶数位出错的情况,即当合法编码中的奇数位发生了错误时,即编码中的1变成00变成1,则该编码中1的个数的奇偶性就发生了变化,从而可以发现错误。

注:奇偶校验码的码距为2。

常见的奇偶校验码有3种:水平奇偶校验码、垂直奇偶校验码、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

奇偶校验多用在串行异步通信中,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串行数据帧包括11位,分别由起始位1位,数据位8位,奇偶校验位1位和停止位1位组成。这里的奇偶校验位就是本文所说的奇偶校验,它位于数据位和停止位之间。

如下图所示:

示例:A 和 B之间用串行异步通信,采用奇校验

假设A发送的数据帧(比特流)是“1 10100101 1 1”,

如果B收到的数据帧里,如果1的个数为偶数,则判断数据错误,需重传;

如果B收到的数据帧里,如果1的个数为奇数,则判断数据正确,正常接收。

奇偶校验码的应用场合:

一般在同步传输方式中采用奇校验(odd),在异步传输方式中采用偶校验(even)。

奇偶校验码的优缺点:

(1)优点

简单、实用

(2)缺点

首先,只能检测单比特的错误,对于多比特的错误,比如连续的两个比特或者多个比特的差错,奇偶校验无能为力。

其次,奇偶校验能够检测出的错误只有一部分,并不能检测出所有的错误。例如,如果传输过程中发生了连续的偶数比特翻转,那么奇偶校验的结果仍然是正确的,因此奇偶校验不能保证全面可靠的数据传输。

2、海明码(Hamming Code)

海明码(Hamming Code)是由贝尔实验室的Richard Hamming设计的,是一种利用奇偶性来检错和纠错的校验方法。海明码的构成方法是在数据位之间的特定位置插入k个校验位,通过扩大码距来实现检错和纠错。

海明码计算过程:

假设数据位有n位,即D[n-1],D[n-2],...,D[1],D[0]

则校验位有k位,即P[k],P[k-1],...,P[1]

那么,根据海明码的编码规则,构成的海明码有n+k位,即H[n+k],H[n+k-1],...,H[1]

满足以下规则:

(1) 2k-1>=n+k

(2)先根据P[i]=H[j], j=2i-1  ,i=1k”插入校验位;

然后,剩余的位置,根据从低位到高位的次序,依次插入数据位的低位到高位。

(3)校验位的计算(以偶校验为例)

P1=P1以外的所有“以二进制表示”的下标倒数第1位是1的H[i]的异或值,i=1n+k

P2=P2以外的所有“以二进制表示”的下标倒数第2位是1的H[i]的异或值,i=1n+k

Pk=Pk以外的所有“以二进制表示”的下标倒数第k位是1的H[i]的异或值,i=1n+k

注:如果采用奇校验,则只要把校验位的偶校验值取反即可。

示例:8位数据位的海明码的构造过程

第一步:计算校验位数k

根据2k-1>=n+k,n=8”得出,k=4

第二步:根据海明码的位数相应标识二进制下标

由于n+k=12,故海明码共12位,构造如下图对应关系。

第三步:根据P[i]=H[j], j=2i-1  ,i=1k”插入校验位

第四步:剩余的位置,根据从低位到高位的次序,依次插入数据位的低位到高位

第五步:计算校验位

P1=P1以外的所有“以二进制表示”的下标倒数第1位是1的H[i]的异或值,i=1n+k

二进制下标倒数第1位是1的H[i]:H[1],H[3],H[5],H[7],H[9],H[11]

对应(P1以外):D0,D1,D3,D4,D6

P1 = D0⊕D1⊕D3⊕D4⊕D6 //偶校验

同理,二进制下标倒数第2位是1的H[i]:H[2],H[3],H[6],H[7],H[10],H[11]

对应(P2以外):D0,D2,D3,D5,D6

P2 = D0⊕D2⊕D3⊕D5⊕D6 //偶校验

同理,二进制下标倒数第3位是1的H[i]:H[4],H[5],H[6],H[7],H[12]

对应(P3以外):D1,D2,D3,D7

P3 = D1⊕D2⊕D3⊕D7 //偶校验

同理,二进制下标倒数第4位是1的H[i]:H[8],H[9],H[10],H[11],H[12]

对应(P4以外):D4,D5,D6,D7

P4 = D4⊕D5⊕D6⊕D7 //偶校验

总结如下:

注:如果采用奇校验,则只要把校验位的偶校验值取反即可。

(4)错误检测

首先,计算G1Gk

G1=含P1的所有“以二进制表示”的下标倒数第1位是1的H[i]的异或值,i=1n+k

G2=含P2的所有“以二进制表示”的下标倒数第2位是1的H[i]的异或值,i=1n+k

Gk=含Pk的所有“以二进制表示”的下标倒数第k位是1的H[i]的异或值,i=1n+k

其次,如果采用偶校验,则GkG2G1全为0时,表示数据正确;

反之,当GkG2G1不全为0时,表示数据错误。

错误的位置是H[i],i=二进制表示的下标GkG2G1。

比如G4G3G2G1=1001,则H[i]=H[9]=D4,即D4错了,将其取反即可纠正错误。

相应的,如果采用奇校验,则GkG2G1全为1时,表示数据正确。

示例:8位数据位的海明码的错误检测

示例:假设数据为01101001,试采用4个校验位求其偶校验方式的海明码。

根据前面的计算步骤,得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所以,数据01101001采用偶校验对应的海明码为:011001001101

海明码的应用场合:

海明校验码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数据存储、计算机存储器和数字电路中。

在数字通信和数据存储中,海明校验码能够有效地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在计算机存储器和数字电路中,海明码能够检测硬件故障,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海明码的优缺点:

相对于其他纠错码,海明码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检测和纠正多个比特位错误,而不仅仅是单个比特位错误。此外,海明码还具有较低的编码和解码复杂度,这也使得它成为一种流行的纠错码。

然而,海明码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它需要额外的校验比特位来实现检测和纠错,这也意味着它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

其次,海明码的识别和校验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较高的计算效率,这在一些高速数据传输的场合可能会成为瓶颈。

======》以上是校验码的第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正在抓紧整理中,敬请期待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